觀點投書:中國崛起對台灣在亞太安全中的角色之影響

2016-03-17 05:50

? 人氣

台美斷交至今,雙方軍事交流依然密切。(資料照片,顏麟宇攝)

台美斷交至今,雙方軍事交流依然密切。(資料照片,顏麟宇攝)

台灣在亞太地區經歷了數十年之久,冷戰時期蔣氏父子政權為美國西太平洋反共基地的最前線,台灣也曾經是反共保壘的國家之一,與美國的關係可說是緊緊相依、環環相扣。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雖然後來台美斷交,台灣與美國之間的聯繫並未就此消失,檯面下雙方還是密切交流,不管是從表面上的經貿、文化交流,還是從檯面下的軍事合作,台美雙邊關係從未因現實的國際局勢而中斷,即使台海地區遭受中國大陸的軍事威脅,美國還是從中協助台灣提升軍力或是和我方有關單位作密切合作,直到今日,這種特殊的合作關係依然沒變。

從李登輝、陳水扁到今日的馬英九三位總統任內,台美關係還是保持「合作」態勢,雖然中間的陳水扁總統的一些言行舉止未讓美國完全滿意,台下交流依然盛行;在美國於2009年提出「重返亞洲」之政策後,美國的軍力直言講究是要「圍堵中國」,美方力挺我國的立場越趨明顯,馬政府在執政期間的軍購預算也達到歷任總統的最高峰可看出端倪,台美軍事合作的項目也日趨多元化,雙邊的軍事交流層級也越來越高,最近,美方才剛同意軍售10架海鷹直升機給予我國與國軍代號為「鳳展」,耗資1100億元的F-16戰機的改良計畫,將改良現有的145架F-16A/B。

F16戰機在空軍嘉義基地演練,展示緊急起飛與潛力裝掛演練。(顏麟宇攝)
F16戰機。(顏麟宇攝)

身為西太平洋上的台灣,雖然歷經世界各國的拋棄,雖然美國與日本早就和台灣斷交,但事實上雙邊的合作與互動近幾年越來越好。換言之,台灣未來在亞太地區國際事務的處理上,在主權爭議地區以和平為主軸,以對話為交流工具,與中國大陸的關係當然必須依現在的路線進行經貿、文化的互動,換言之台灣與中國大陸的關係不能倒退。但在軍事安全上,台灣則需靠向美日兩國尋求保護,並從中獲取到一些先進的武器裝備。

台灣在馬政府主政下,在亞太地區安全始終扮演「和平倡議者」,多次針對周邊有敏感主權爭議的地區提出建言,例如針對釣魚台列嶼爭端提出「東海和平倡議」,除備受關注與祝福,某種程度上也是提升台灣在該區域的發言權;同時也在2015年提出「南海和平倡議」,強調擱置主權爭議,建立南海區域資源開發合作機制,全面規劃、分區開發南海資源。

因此,台灣未來在亞太地區安全的互動交流模式原則上以和平為優先,擴大與周遭國家的互動,在國家的發展上應以經貿(中國大陸)與軍事(美日同盟)的架構進行密切互動,發展多軌外交。由此以來不僅可捍衛中華民國台灣的國家主權,在國際詭譎多變的局勢下,台灣還有機會在西太平洋維持該有的地位,同時也在美中兩強的競逐下繼續生存下去。

*本文作者為國際關係研究生。

喜歡這篇文章嗎?

宋磊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