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井案遷移?保留?再說?北市文資會審議 三大意見駁火

2016-03-16 19:22

? 人氣

日治時期三井物產株式會社倉庫,目前面臨拆遷問題,是目前台灣唯一保留三井物產菱形商標的建築物。今日會議雖沒有做成結論,但各方都做了進一步的討論,待下周表决。(資料照,林俊耀攝)

日治時期三井物產株式會社倉庫,目前面臨拆遷問題,是目前台灣唯一保留三井物產菱形商標的建築物。今日會議雖沒有做成結論,但各方都做了進一步的討論,待下周表决。(資料照,林俊耀攝)

北市府16日召開三井案文資審議,就歷史建築三井物產株式會社舊倉庫是否要配合「西區門戶計畫」移動做討論,今日雖沒有做成結論,但各方都做了進一步的討論,待下周表决。共有2名委員贊成「現地保留」、2委員贊成「移動三井」,另有2名委員支持「繼續討論」,市府方面則堅持移動三井倉庫的想法。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贊成遷移」:移動是綜合評估最恰當

都發局副總工程司陳建華表示,都發局強調的是北門精神與周邊的文化資產群,希望北門的歷史場景重現。陳建華表示,北門跟城內的關係密不可分,希望建構以北門為主的資產群,陳說,發展局不是不尊重歷史文化,還是用民國101年對歷史建物的認定(登錄三井為歷建的附帶決議是以形塑北門意象為重點考量)去做,希望移動三井倉庫。移動時會做隔震處理,經費較不移動方案多出1000多萬,這是市府的誠意。

20160316-SMG0045-008-台北市文資會第78次會議討論三井物產株式會社舊倉庫案,場外抗議,三井倉庫。(蔡耀徵攝)
台北市文資會第78次會議討論三井物產株式會社舊倉庫案,場外抗議人士怒吼。(蔡耀徵攝)

陳建華表示,都發局尊重文資的態度跟文資團體是一樣的,但希望有更擴大的歷史群的保存發展,因此,綜合評估,移動是比較恰當的,對人行動線也是最好的。對於文資團體質疑都發局應該回避利益,不得出席文資會一事,陳表示,根據《行政程序法》32條中對於利益迴避的規定,都發局並不違反,所以無須回避。

田瑋:移動報告是文化局、都發局、交通局一起設計

文化局副局長田瑋表示,文資團體所說的是一部份的歷史脈絡空間,文化局的報告書是2013年就委託台灣歷史經理人協會在該年4月完成,有經過審查,也有報文化部備查,當中就有提到三井倉庫的問題。

台北市文化局副局長田瑋出席台北2050願景計畫記者會。(顏麟宇攝)
文化局副局長田瑋表示,「讓三井稍微移開一點,格局還是在的,報告也是文化局交由都發局與交通局一起設計的。」(資料照,顏麟宇攝)

田瑋說,在那份報告中,中原大學建築系教授喻肇青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2011年發表過的文章,當中提到關於城市歷史景觀的建議書,寫明希望城市景觀發展能夠依循什麼樣的脈絡與原則,田瑋說,「讓三井稍微移開一點,格局還是在的,報告也是文化局交由都發局與交通局一起設計的。」

交通局綜合規劃科股長黃會如則表示,交通單位是從「北門整體」看交通問題,不是只看北門,若如文資團體所說,為了交通犧牲北門,而一直把交通做為主要考量,就不會拆除忠孝橋引道,因為車道就少了兩個引道。

20160316-SMG0045-006-台北市文資會第78次會議討論三井物產株式會社舊倉庫案,場外抗議,三井倉庫。(蔡耀徵攝)
台北市文資會第78次會議討論三井物產株式會社舊倉庫案,場外許多人士舉牌抗議。(蔡耀徵攝)

對於文資團體所說,目前三井的位置不會發生擦撞,所以不需移開,黃會如表示,現在的人行道距離三井不到1公尺,在整個路形調整有急迫性需要,對各種方案也做了評析,關於文化、景觀、歷史意義,但還是建物距離道路過近的問題。

文資委員李乾朗表示,沒有對三井有特別的研究,但三井可能是北門週邊直徑300公尺之內,歷史建築群中第三個老的,李說,他肯定三井有文資價值,也有參與當時將三井登錄為歷建的會議,「我不反對往東移動」,只是除了交通外,北門在形式上,是一個漂亮的盤子,盤子的中間是北門,就像是巴黎的凱旋門,盤子的中間是一級古蹟北門,他還說,移動三井時,也要兼具歷史建物與民眾的親近性。

喜歡這篇文章嗎?

王彥喬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