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更都審平均2年 林欽榮:時間太長 官民不聊生

2015-09-02 13:46

? 人氣

台北市副市長林欽榮與建築師工會都審制度改革。(蔡耀徵)

台北市副市長林欽榮與建築師工會都審制度改革。(蔡耀徵)

台北市長柯文哲力推公辦都更與大量公共住宅,但困於當前的都市設計審議程序冗長,平均一件都審案要2年、甚至5年的時間,速度緩慢、為人詬病。副市長林欽榮2日上午與都發局、建管處、都更處代表前往建築師公會、不動產開發商同業公會,與公會代表們討論都審與都更興革方案。林提出要將都市設計準則提前在發包前就公告讓民間遵循,分配的權利變換改由政府鑑價、公告,縮短都更行政時程。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關於都市更新,林欽榮表示,目前平均一件都審案平均要花上2年,甚至要5年的時間,即便是民間自發辦的都更也是如此,造成「官不聊生、民不聊生」。台北市不動產開發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陳春銅現場也表示,即便是百分百同意戶都更的審查程序,現在還是非常緩慢。林表示,時間也是成本,官民應該全面互信、各司其職,他認為,要先知道民辦都更的病灶在哪裡。

設計準則 發包前就定下來

林欽榮提出興革方案,他表示,過去是將案子發包給建商後,才由建商與官員溝通,處理都審的都市設計準則,現在要將此準則在發包前就確定下來,由政府擬定、公告,「決戰在前」,林說,如此可以省掉行政程序,他還以大巨蛋為例,若當初的都市設計準則可以提前,有一個環境基準,就不會變成今天擋住國父紀念館的蛋。

所謂都市設計準則,都發局表示,即建物的建造並非單獨的存在,需要配合周邊的環境。比方說,設計時依循特定的準則,與軸線、綠帶、顏色、周邊建物高度、空間留置、不能太突兀等考量,將外部影響內部化,今日林欽榮所提建議,就是希望將這些準則在包商得標前,就能夠確切掌握到準則為何,不必於得標後,才與政府開展繁瑣的溝通,如此可以避免私人利益最大化造成的公共利益犧牲,但此舉也是透過政府權力與職能強化的方式來達成。

林欽榮補充,公告的準則必須精確,要有精確的外部環境規則,政府是負起審議權限的,準則由市府提供且法定化,讓業者可預測時間成本,因為time is money(時間就是金錢)。

分層審議平均縮短45%的時程

此外,興革還包括,具爭議性的案件才會提到全員委員會,以及分層審議等。都發局都市設計科科長羅文明也表示,興革簡化的行政流程,經柯市府數月的實行成效,分層審議讓委員會召開的次數增加,與去年同期相較,近5個月之委員會受理案件增加43%,但平均縮短45%的時程。

此外,林欽榮也表示,未來的公辦都市更新計劃書要全部公告,每半年更新,分配的權利變換也要公告,由政府鑑價,把每一戶鑑定好後公告,林欽榮希望由政府打頭陣,他認為,政府這麼做,民間也跟著做,但也難以避免民間的反彈聲浪,林表示,即便沒法獲得認同,公辦都更也要發揮其強制性。

制度的變革是為了即將到來的北市公共住宅、都市更新做準備,林欽榮表示,台北市不要做小區塊的都更,要做大的,才能讓台北市改變。林說,北市目前已經找到45個基地,在4年內保證蓋上2萬戶只租不賣的公共住宅,花1277億元,林希望,投入的金額可以轉化為5千多億的實質效益,所以要快點執行。

喜歡這篇文章嗎?

王彥喬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