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日,美國總統川普在宣布其全面的新相互關稅政策後不久,自信地宣稱:「手術完成了,病人活了下來,正在康復中。」他將其激烈的貿易措施比作一場救命手術——這是一個大膽(甚至可以說是魯莽)的比喻,意在安撫國內支持者和全球觀察家,讓他們相信他的經濟策略是有意為之且有效的。然而,在華麗辭藻的背後,現實卻是一個更令人不安的故事。全球經濟——遠未復甦——似乎才是現在真正躺在手術台上的病人。沒有診斷,沒有同意,也沒有術後護理的保證。川普視為可控的干預,越來越像是一場失控的無照手術——沒有合適的器械,沒有專業的監督,也沒有恢復計劃。結果不是穩定,而是休克:一個暴露無遺、支離破碎、面臨更深層次系統性惡化風險的世界經濟。
一、第一刀:對盟友的關稅攻擊,誤診全球經濟
川普宣布普遍的「相互關稅」——一項根據他國對美國商品的關稅,對所有進口商品徵收同等關稅的政策——立即在全球金融體系中引發了衝擊波。僅僅兩個交易日內,美國市場就出現了劇烈下跌。標普500指數下跌約10.5%,道瓊工業指數下跌9.3%,以科技股為主的納斯達克指數暴跌11.4%。這些不是小幅修正,而是讓人聯想到金融危機的深度、同步下跌。
連鎖反應很快擴散開來。到4月7日,亞洲市場開盤時也出現了同樣的波動。日本日經指數下跌超過8%,香港恆生指數下跌超過9%,台灣加權指數下跌約10%,而中國上證綜合指數和新加坡海峽時報指數分別下跌超過4%和7%。在歐洲Stoxx 600指數緊隨其後,法國CAC 40指數和德國DAX指數也同步下挫。全球領導人迅速表達了擔憂。法國總統馬克宏警告說,川普的關稅升級對歐洲本已脆弱的復甦構成了嚴重威脅,並可能對跨大西洋貿易造成長期的結構性損害。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呼應了他的擔憂,承諾將「使用所有可用工具」捍衛歐盟的經濟利益,包括報復性機制。與此同時,加拿大總理馬克·卡尼批評川普的行為「從根本上破壞了國際貿易體系」,並表示加拿大將考慮採取全方位的對等反制措施。
二、第二刀:戰略失調——從「圍堵中國」到「小心美國」
川普的貿易策略假設存在一個二元世界秩序,各國會站在美國身後對抗中國的崛起。然而,這種冷戰式的邏輯越來越不符合當今的多極現實。許多國家非但沒有團結在華盛頓周圍,反而正在重新評估自己的立場,這並非出於忠誠或意識形態,而是出於經濟自身利益和戰略必要性。4月5日,中國宣布了全面的反擊措施。從4月10日起,將對所有美國進口商品徵收34%的報復性關稅。此外,它還限制了對國防和科技製造至關重要的稀土元素出口——例如釤、釓、鏑、鉺和鈧。中國還將11家美國國防公司列入其不可靠實體清單,並對另外16家公司實施出口管制。這些舉動不僅標誌著經濟報復,更是一種蓄意策略,旨在加劇對美國工業和技術基礎設施的壓力。這不再是簡單的關稅對關稅回應——而是轉向系統性對抗,供應鏈、戰略物資和制度信任都成了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