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美國TAA未通過 台灣突破經貿邊緣化之路更艱辛

2015-06-13 19:00

? 人氣

台灣突破經貿邊緣化的路日益艱辛,未來勢必影響出口與經濟。圖為電腦展場景。(余志偉攝)

台灣突破經貿邊緣化的路日益艱辛,未來勢必影響出口與經濟。圖為電腦展場景。(余志偉攝)

美國國會通過了俗稱「快速通關」的貿易促進授權(TPA),但卻未通過TPA的配套措施「貿易調整協助計畫」(TAA),如果《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受到影響,台灣突破經貿邊緣化的路可能更艱辛。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美國要以TPP作為「重返亞洲」的基石,在亞投行事件後,美國的危機感更深,對外力促談判一直難結束的日本儘快完成TPP談判,對內則加速取得快速通關權利,要讓TPA過關。這次雖然TPA過關,但TAA失敗,就算TAA還會有闖關機會,但美媒已將此形容為歐巴馬的「重大挫敗」,因為這形同TPA是「頭過身未過」,未來仍會影響TPP的推動。

近十多年的全球經貿版圖,是以雙邊的FTA(自由貿易協定)及區域經濟組織為主軸展開重組,全球主要經貿國家都已選邊站好或簽訂足以依侍的FTA,台灣主要競爭對手國韓國更已經與中、美、歐、印等大型經濟體簽下FTA,台灣算是「獨憔悴」,國內學者與企業界都已擔心台灣在國際經貿版圖上的邊緣化。

未來能讓台灣突破邊緣化命運者,大概就是兩岸貨貿協議、TPP、RCEP(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係)。貨貿是與占台灣出口4成的中國談判形成FTA,TPP是美國主導、包含12個亞太國家、GDP占世界總量36%,台灣出口有35%在TPP。RCEP則是中國主導,包含16個國家,GDP占全球總量的32%,台灣出口有57%在RCEP中─數據中很容易就看得出這三者對台灣未來經貿的重要性與影響。

兩岸貨貿已在談判中,TPP與RCEP則是政府雖已表態要加入,但至今尚無成果與進度。這3個目標只要任何一個能儘早達到,台灣經貿邊緣化的危機就可化解大半。

不過,以目前的情勢與未來發展看,都各自有不利因素存在。貨貿雖然已談判中,但短期內不可能完成;馬英九已表達其任內要完成貨貿協議簽署,不過,即使在馬政府任內快馬加鞭完成簽署,也不可能落實上路,因為馬政府跨不過立法院與社會反中這關;明年政權更替,如民進黨順利執政,貨貿完成、上路實施的時間更可能遙遙無期、難以寄望了。

RCEP則根本八字沒一撇,這個由中國主導的組織,坦白說,只要台灣未完成貨貿,不可能讓台灣加入;而如果貨貿完成上路,有無加入RCEP的差別也相對小多了,因此幾乎可以把RCEP從名單上剔除,不必有啥寄望。

最後只剩下TPP了。以台美長期密切的關係,台灣加入TPP應該是遲早可成;但過去一直卡著台美貿易的牛、豬等因素,美國從來不鬆口。即使亞投行事件後,美國對推動TPP的急迫與焦慮感上升,看起來台灣提早加入TPP似乎有希望,但美國仍未明確接受台灣加入。明年如政權更替、民進黨執政,以其對中國的防範與戒心,捨RCEP、貨貿就TPP是合理的選擇。台灣雖然未趕上「第一班車」,但應該與韓國一起,能在TPP完成談判上路後,成為第二批加入的國家。如果TPP延誤,台灣突破邊緣化的機會也將延後,經濟必然受影響。

仔細看一些經濟數據與企業的計劃,應該可察覺邊緣化的效應其實已經漸漸出現。遺憾的是在紛擾的選舉中,台灣政客大概沒有多少人關心類似經貿談判這種生硬難懂、缺乏市場、網路上沒人理會的議題。

喜歡這篇文章嗎?

主筆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