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斯文掃地「吃缺額」,台灣高教之悲與痛

2024-09-12 07:20

? 人氣

少子化對台灣高教的衝擊持續加大,私校承受大部份的壓力。(資料照,取自真理大學官網)

少子化對台灣高教的衝擊持續加大,私校承受大部份的壓力。(資料照,取自真理大學官網)

日前爆出多所私校「吃缺額」被抓包,有校長為此下台。「吃缺額」當然不對,但面對更惡化的少少子化、更嚴酷的高教冰河期,大專院校之間的兼併會更激烈、同時更多私校註定要被「洗出場」,吃缺額與否倒是「小事」了。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上週教育部證實文化、真理、大葉、佛光等4所大學,都有未如實將今年繁星推薦、申請入學等招生管道缺額回流至分發入學,藉此壓低分發入學缺額的情況發生,短報的缺額最多的是真理大學短報432人,最少的是大葉大學的短報69名,教育部為此要懲處學校,真理大學校長為此辭職。

根據教育界人士的說法,學校要「吃缺額」的原因有幾個,比較「正面」的說法是:有些科系已看得出來就要併系或消失,因此不如先將名額私藏,等於提前把科系下架,避免後續處理時影響更多學生。

另一種較「負面」說法則是大學低報回流名額是為了「面子」,不把缺額回流等於自行放棄分發入學時的招生權利,但因校方知道即使回流也招不到足額學生,只能藉此減少分發入學時缺額的帳面數據,「好看一點」。

但無論那一種原因占的比重高都無所謂了,因此都顯示台灣高教面對的嚴苛挑戰與問題:少子化;而且其衝擊正以更快速又鉅大的方式來到,教育部無能因應化解,4年後就要迎來一個「高教新生谷底」時,私校的淘汰會更嚴厲。

這波「高教冰河期」的根源來自已延續20年的少子化,戰後嬰兒潮時代,每年新生兒人數在40萬左右,1983年開始跌破40萬,在2000年之前,每年新生兒數還能維持在30萬以上或左右,但之後即一瀉千里、每況愈下,新生兒數快速下降,2004年已掉到20萬人,之後動輒出現不到20萬人的慘狀。

高教界心驚膽跳的面對2027年的高教新生的谷底,因為預估到了該學年度大一新生探底僅剩15.7萬人,這個預測值是來自2010年的新生兒數只有16.6萬人,而這2年入學的大一新生出生時,新生兒數還有20萬左右,等於一口氣少了近2成左右。

如果說現在就已經慘烈與不堪到私校要「吃缺額」來保面子,需要退場的科系持續增加中,那可以確定的說:未來情況還要惡化,2028年的「高教新生谷底」不是真正的谷底;2010年後新生兒數雖然曾短暫回溫增到20萬人以上,但從2015年之後,就是毫不回頭的一路往下:到2021年全年新生兒人數剩15萬3820人,已被視為史上最少、慘無可慘了,結果2022年再降到13萬8986人,2023年又再降到13萬5571人。

如果拿今日的情況比較,等於大一新生人數要少了超過3成;今日招生已困難,去年有7成學校的註冊率下降,如果再少3成,可以想見有多少學校會因招生困難難以為繼。

喜歡這篇文章嗎?

主筆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