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魚目混珠過端午

2024-06-09 06:00

? 人氣

端午節即將到來,台灣各地方政府無不卯足勁,想盡辦法發揮節日特色(圖/取自pixabay)

端午節即將到來,台灣各地方政府無不卯足勁,想盡辦法發揮節日特色(圖/取自pixabay)

端午節即將到來,台灣各地方政府無不卯足勁,想盡辦法發揮節日特色,要吸引遊客前來共襄盛舉,發筆觀光財,端午節與春節,中秋節,被視為是台灣民俗中的三大節日,其花樣、著力比其發源地的大陸,有過之而無不及,端午節起源的說法眾多,較普遍的說法是紀念中國戰國時代楚國愛國詩人屈原因不得朝廷重用,憤而投汨羅江自盡,楚人哀悼,民眾競相划船希望找到他的屍體,並以竹筒貯米投進水中祭屈原,以免所投米食被龍吃掉,後來逐漸演變成民間以包粽子,划龍舟來紀念此節日。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除了端午節,台灣幾乎所有的民俗節日,與所拜神祇都來自大陸。但諷刺的是目前的民進黨政府,好像患了精神分裂症,做法與民間、地方背道而馳,拼命的在推行去中國化政策,文化是一個國家立足的底蘊礎石,捨棄文化就像無根之樹,能立足多久令人懷疑。

更諷刺的是對於「端午節」,大陸早在1940年郭沫若、老舍等人即提出以端午節作為「詩人節」,紀念屈原和提倡其愛國精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更把「端午節」視為重要的節日,強調屈原的愛國思想和鬥爭精神,於2007年將端午節列為法定節假日,2009年端午節作為中國傳統節日的代表入選了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民進黨政府以另類的思維在鼓動經營端午節,故意忽略其文化情操與愛國精神,何其心虛與虛偽。在民進黨政府去中國化的政策下,也一再修訂課綱,台灣學子已少有人知曉屈原是何許人,更別說知道「卜居」裡所謂「黃鐘毀棄,瓦釜雷鳴」的憤慨,「讒人高張,賢士無名」的無奈,導致台灣學生文化水準低落,倒對蔡英文用以募款的「三隻小豬」的故事耳熟能詳,真是珍珠換魚目,愚蠢至極。

台語有句諺語叫「吃菓子要拜樹頭」,意思叫人要飲水思源,不要忘本,台灣堅守中國繁體字,霸佔中國故宮文物,卻要割裂與中國的歷史,課綱要把「中國史」改列入「東亞史」,並納入「轉型正義」,胡扯到極點,台灣是喝娘的奶水卻不認娘,新科總統賴清德還加碼把治過台灣的荷蘭,列入神祖牌膜拜,當台獨的歷史羔羊,有夠荒謬,台灣的年輕人真要成為「不知有漢,無論魏晉」的低智,無文無根的世代了。

我們看最近台灣社會,幾乎天天都有令人髮指的兇殺案,虐童殺嬰,隨機殺人,永難根除的詐騙案一再發生,起先人們會感到震驚,到後來似乎已司空見慣,社會輿論已麻痺無反應,社會這種亂象與變異,雖說與經濟凋疲,甚至說氣候炎躁有連帶關係,但與去 中國化連帶也把中華文化中「 父慈子孝兄友弟恭 」「禮、義、廉、恥」等道德人倫的精神忽略掉不無關係。

總之,民進黨政府為了要去中國化,玩中國節慶,只求皮毛,棄其精髓,好像患了精神分裂症,民眾也受其忽悠,逐漸數典忘祖,成為「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盲目紀念民俗節日的忘情族。

*作者為自由評論員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