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典蓉專欄:我們至少還有狗吠火車的自由

2022-11-03 06:20

? 人氣

政治學者石之瑜一篇《習近平再獨裁,也比民進黨更民主》、引來綠營人士反彈。不過,石之瑜談的其實是政府對人民負責的問題。(柯承惠攝)

政治學者石之瑜一篇《習近平再獨裁,也比民進黨更民主》、引來綠營人士反彈。不過,石之瑜談的其實是政府對人民負責的問題。(柯承惠攝)

石之瑜教授一篇《習近平再獨裁,也比民進黨更民主》大文近來引發爭議,尤其綠營人士更大不以為然,確實,習近平在二十大後更確定權力一把捉,是名符其實的獨裁者,要說他比「-----」還民主,當然是反直覺的;但是,當我們效法蔡英文過去「再想想」的作風來檢視,就顯得不是那麼確定了。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任何研究「民主」的政治學者應該都可以接受,民主最基本的定義是:「人民能藉由定期、自由且公平的選舉來舉擇和替換領袖的一種制度」(引自戴雅門《妖風》);依這個標準,不要說民進黨執政下的台灣比習近平統治下的中國民主,即使蔣介石統治下的中華民國也比當前的中國民主。

蔣介石現在被視為是十惡不赦的獨裁者,但是蔣及國民黨1949敗逃來台後,仍然推動地方自治,在1950年7月實施台灣省第一屆縣市議會直接選舉,10月舉行台灣省第一屆縣市長選舉,21縣市中,國民黨在17縣市勝出,但有包括台北市在內的4個縣市由黨外人士拿下;事後之明的角度來看,即使是戒嚴體制下限制重重的選舉,黨外人士前仆後繼參與仍是有意義的,政治學者吳乃德的《百年追求》、《台灣最好的時刻》兩書讓我們知道,那不但是勇氣與犧牲的感人篇章,更凝聚了深厚的反對黨意識,成為當前民進黨剛鐵般的支持者基礎,理論上也讓台灣更順利民主轉型;但解嚴35年後迎來的並不是民主鞏固,反而是民主危機。

過去十年來研究民主倒退的國內外政治學者普遍有一個共識:有選舉不代表就是民主,很多透過選舉贏得政權的國家,從俄羅斯、白俄羅斯、土耳其到匈牙利等等,都已難稱是民主國家,不論選舉程序是否公平,經常發生的狀況是:所有影響選舉的重大因素,可能在選前就已發生了,從媒體是否被壟斷控制、司法偵查是否中立到行政部門是否濫權,這些都可能左右選舉結果,所以,有選舉不能代表有民主。

然而,即使所有這些負面因素都存在,選舉仍然無比重要,就以台灣這次選舉為例,過去一年來,民進黨政府悍拒任何對疫苗採購的檢視,在野黨必須以「偷襲」的方式才能成立法定職權完全容許的啟動「疫苗調閱委員會」,但民進黨先杯葛後拖延,最後更只讓調閱立委看塗黑三分之二的資料,蔣萬安點出疫苗有保密例外條款這樣程序性的規定,竟遭民進黨立委攻詰是洩漏國家機密。

但是這樣的「國家機密」日前卻由高端自己揭露,蔡政府和衛福部過去悍拒、現在卻又可以公開?什麼情勢改變了,原因只有一個,就是快要選舉投票了,不公布價格難彌民憤,更會讓陳時中周六的候選人辯論都過不了關。包括陳時中對指萬華是破口一事道歉,也都是選舉到了不得不然;這彷如戒嚴時期「選舉假期」(民意少數可以發洩的時刻)的翻版,反證的是台灣民主的缺陷,因為之前的內控、監督機制都失效,所以民意也只能靠著選舉宣洩。當民主只剩下選舉一件事,就很難避免走上民主崩壞的道路。

本篇文章共 5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430

喜歡這篇文章嗎?

吳典蓉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