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劍虹觀點:辛亥雙十111年─談談大家心中不同的中華民國

2022-10-09 07:20

? 人氣

身為包青天與史達林綜合體的蔣經國,不只要肅清匪諜與打擊政府內部的貪腐,同時還要確保自己蔣中正繼承人的地位得到鞏固。他以各種極其殘酷與下流的手法鬥爭吳國楨、孫立人、陳誠與胡璉等潛在繼承者,同時又以高超的統戰手腕攏絡本省人和外省人二代支持自己,進而鞏固了中央情報局(Central Intelligence Agency)駐台負責人克萊恩(Ray S. Cline)的支持。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蔣經國逐漸成了台灣實際上的掌權者,但是反對他們父子的勢力仍存在於各個角落,包括他們從大陸帶來的外省人。尤其是以胡適、雷震為主的外省自由派,他們反對蔣經國繼承其父親成為中華民國的統治者,卻仍捍衛中華民國的體制,並認為唯有如此才能讓中華民國說服國際社會相信自己是一個符合國際標準的民主國家,進而能有重回大陸統治的正當性。

1987年3月,蔣經國會晤美國在台協會理事主席羅大為(David N. Laux)時,已表達台灣將走向民主化與本土化的立場。(作者提供)
1987年3月,蔣經國會晤美國在台協會理事主席羅大為(David N. Laux)時,已表達台灣將走向民主化與本土化的立場。(作者提供)

黨外與黨內之爭

然而即便是要求中華民國依循憲法,推行民主制度的卑微要求,最終都遭到蔣家父子尤其是蔣經國否定。雷震最後被捕下獄,他所創辦的《自由中國》雜誌被查禁,中國國民黨失去了一次體制內改造的機會,從而使得想要爭取行憲的台灣人只能往黨外尋求依靠。幸運的是,蔣中正對台灣的統治尚未達到極權的地步,甚至就連今日俄羅斯的地步都沒有達到。

從50年代開始,包括中央政府所在地台北在內的各縣市能夠依循《地方自治法》競選首長,讓復興基地在蔣家父子統治下還有一道發展民主的空間存在。公然主張國共和談或者台灣獨立的聲音仍是叛國,支持中共統一台灣的更會被直接送到綠島或者馬場町,但是統派與獨派的支持者仍能夠打出黨外的旗號與自由派合作牽制國民黨的威權統治。

至於黨外運動在台灣能發展的多茁壯,以蔣中正在1927年與1941年分別制定的反共抗俄還有親美國策為基礎,則完全取決於美國對華政策的演變。50年代美國與中共處於激烈對抗的時代,對蔣家父子打擊反對勢力的鐵腕政策持大力支持的態度。可是在進入60年代末與70年代初以後,隨著美國與大陸關係逐漸改善,反共抗俄的需求已不再是唯一說服美國繼續支持台灣的動力。

尤其是在中華民國被迫退出聯合國,還有尼克森(Richard M. Nixon)訪問大陸後,蔣經國越來越難以過往的中華道統去說服台灣人民支持他抗拒改革。鄧小平在1979年實現了與美國的關係正常化,進而宣佈大陸改革開放,更讓蔣經國警覺到台灣經濟發展上的優勢遲早會被對岸龐大的市場所打平,想要延續台灣人民與國際社會對中華民國體制的支持,還政於民是唯一的選項。

本篇文章共 1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250

喜歡這篇文章嗎?

許劍虹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