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永秦觀點:第4次台海危機突顯台灣防衛作戰2大破口

2022-09-01 06:30

? 人氣

被稱為「環台封鎖」的演習,將成軍事行動的新常態。而這些衝突讓台灣防衛上2大問題再度浮現:傳統與不對稱的論辯、台美作戰目標的出入。(資料照,取自美國在台協會臉書)

被稱為「環台封鎖」的演習,將成軍事行動的新常態。而這些衝突讓台灣防衛上2大問題再度浮現:傳統與不對稱的論辯、台美作戰目標的出入。(資料照,取自美國在台協會臉書)

裴洛西訪台後共軍在台灣周圍進行軍演,飛彈飛掠台北,共艦逼近監視,無人機低空盤旋,這類被稱為「環台封鎖」的演習,將成軍事行動的新常態。而這些灰色地帶衝突讓台灣防衛上2大問題再度浮現:傳統與不對稱的論辯、台美作戰目標的出入。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首先,「傳統作戰與不對稱作戰」的論辯已多有討論,前者的立基點在於要突破共軍封鎖,只能仰賴傳統武器載台,不對稱的被動武器缺乏反擊主動權,面對封鎖少有對策,不能動的刺蝟就要等別人主動送上來被刺。後者的立場則認為兩岸軍事實力與綜合國力差距已不是軍備競賽能負荷,注入一些創新與創意,以小博大的不對稱作戰更能最大化作戰效益。這也是所謂「整體防衛構想」的意義,但這個構想自提出以來就備受爭議。

台灣方面大多仍偏好傳統作戰思維。這大抵也是由於國軍制空制海反登陸的傳統一時間難轉接受不對稱思維。即使轉換,從傳統走向不對稱作戰,所需的重新訓練、武器配備、戰術戰法轉換非一蹴可幾,此戰力空窗期或將製造新的軍事衝突機會窗口。而灰色衝突加劇,要有效應對、突破封鎖、掌握反擊主動權,傳統武器載台確實有無可取代性。一定程度上,承平時期大型軍艦、主力戰機、坦克的示威宣揚,更能展現打仗的力量與提升士氣。就如共艦逼近周圍海域,海軍的一對一跟哨展現不示弱立場,這並非微型飛彈突擊艇一類的不對稱武器能有的效果。傳統作戰還是更受台灣青睞。

20220726-國軍漢光演習近日展開,26日實施「聯合截擊作戰」。圖為劍龍級潛艦。(蘇仲泓攝)
台灣方面大多仍偏好傳統作戰思維。承平時期大型軍艦、主力戰機、坦克的示威宣揚,更能展現打仗的力量與提升士氣。(資料照,蘇仲泓攝)

但美國人意見不同。以這次台海危機為例,喬治梅森大學安全研究中心副主任亨澤克(Michael Hunzeker)的觀點認為,台灣突破封鎖的方法應該在於進入持久戰,等待盟友救援。這個就是不對稱作戰的呈現,也進而突顯第二大問題:台美作戰目標不同。 

華府的目標在於遏制中國力量,台灣的目標在於保衛自身安全,這要重新導回最根本的結構問題:國家間層級化、權力的不對稱造成雙方關注上不對稱,進而導致目標不一致。強勢方有更多雙邊、多邊關係顧及,也有全球議題的主/被動問題要負責,不能照顧弱勢方的予取予求,但弱勢方被迫要關注強勢方的一舉一動,可操作槓桿也小,更有機會被拋棄或卸責。

美國作為強勢方又是離岸制衡角色,能在槓桿上極大化減少責任承擔,卸責給前緣盟友夥伴,是符合利益的理性思維。弱勢方台灣的尷尬地位、缺乏正式關係又為被卸責的一方,除了必須放大檢視華府一行一言,更沒有搭便車受保護的主動選擇,近30年也就只能陷入戰略模糊與戰略清晰的辯論。保衛台灣安全與遏制中國崛起乍看沒有衝突,問題出在手段與程度。這又要回到傳統與不對稱的拔河。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