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宗弘 的所有文章

農業網紅「Linbay好油」版主林裕紘(左)爆蛋事件情節曲折離奇,所涉及的選前假訊息議題值得關注。(截自直播影片)

林宗弘專欄:從「Linbay好油」事件看政治仇恨值的激化與融解

中國河北涿州市被視為北京市與雄安新區以鄰為壑的犧牲地區,承受上游水庫洩洪的重創,災情最為嚴重,馴透露了中共政權治理危機。 (美聯社)

林宗弘專欄:氣候變遷改寫中國歷史,天災加人禍衝擊習政權

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賴清德提出「拉近公私立學雜費差距」政策,高等教育的學費政策一時之間成為黨派爭論的焦點。(柯承惠攝)

林宗弘專欄:補助私立大學學費是遲來的正義

中國開始使用境外管轄權來打擊海外批評中國的言論與出版自由,包括在海外設立秘密警察站。圖為2022年福州市公安局推出的福州警僑事務海外服務站已落地西班牙巴賽隆納市(取自東南網)

林宗弘專欄:「紅色境外管轄權」 中共威權銳實力對台新攻勢!

習近平上台十年間,中國在國際形象與國內治理出現鎖國與集權的「雙重逆轉」。(AP)

林宗弘專欄:中國威權的演化─從威權韌性到白紙革命

烏克蘭戰爭對歐洲不僅是地緣政治上、也是能源政策上的大逆轉,而美國頁岩油氣的開發,讓美國對歐洲天然氣供應源源不絕,進而扭轉地緣政治。 (美聯社)

林宗弘專欄:天然氣時代的台灣能源安全與地緣政治

台灣到底是行人地獄還是機車天堂?(盧逸峰攝)

林宗弘專欄:搶救行人地獄得先知道 台灣為何變機車天堂?

世足賽有令人難忘的驚喜與失落,如北非摩洛哥的神奇之旅,它也是唯一踢進16強的威權國家。強國沒落、新星崛起,如何從從社會科學角度解釋這些戲劇性變化? (取自FIFA網站)

林宗弘專欄:打開世足大賽史,民主打敗極權

反清零抗爭打開了潘朵拉盒子,金融壞帳、房地產泡沫與青年就業等議題近在眼前。一張白紙引爆抗爭,挑戰中共政權。(AP)

林宗弘專欄:兩岸防疫終局 從「沒有名字的病」到反清零抗爭

在習近平二十大連任登基之後,中國對台政策已經有本質上的變化。(美聯社)

林宗弘專欄:因應習近平新時代對台政策,「潤」為上策?

2022年9月18日,台灣東部發生強烈地震,花蓮玉里災情嚴重。(資料照,美聯社)

林宗弘專欄:九二一住宅重建告訴我們─韌性比金錢更重要

柬埔寨跨國人口販運與詐騙集團讓國人憂心身邊有人淪為人口販運受害者、加上台南殺警案震驚社會,使得輿論出現「治亂世用重典」的呼聲。圖為人口販運案的被害人自泰搭機抵台。(刑事局提供)

林宗弘專欄:重典治亂世不如對症下藥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到訪香港卻未在香港過夜,似乎對香港不放心。(美聯社)

林宗弘專欄:今日香港,明日台灣?從《邊際危城》看香港的歷史與未來

網路政治或資訊戰已成為人類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我們應了解全球資訊戰的起源與後果,從而找尋網路時代維護言論自由、建立法治與倫理規範約束假訊息的國安策略。( Shutterstock, NTB. CC)

林宗弘專欄:詐者為王騙子當道 全球資訊戰的矛與盾

太陽花運動主力來自的青年世代,他們自認為是兩岸經貿擴大的受害者。2020年之後,台資大舉回流,卻導致缺才、缺工的現象,當年參與太陽花的千禧世代與更年青的世代,他們收入是否會因此提升?(林瑞慶攝)

林宗弘專欄:台灣大缺工,年輕世代收入會改善嗎?

全球超低生育率導致原有人口高齡化的速度加快,「生不如死」提早到來。(圖/新北市城鄉發展局提供)

林宗弘專欄:從「生不如死」到「世代共好」─台灣超高齡社會的五大挑戰

在戰前民調跌落谷底的烏克蘭總統哲連斯基,戰爭爆發後逆轉成為人民的英雄。(資料照,美聯社)

林宗弘專欄:哲連斯基主義在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