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住院PCR大放水,指揮中心不怕醫院成為煉蠱場?

2022-09-05 05:30

? 人氣

為了「染疫風險最高」的」第一線醫護人員,也為了「抵抗力最弱」的患者及陪病者,指揮中心絕不應該用快篩取代PCR成為入院許可。(資料照,柯承惠攝)

為了「染疫風險最高」的」第一線醫護人員,也為了「抵抗力最弱」的患者及陪病者,指揮中心絕不應該用快篩取代PCR成為入院許可。(資料照,柯承惠攝)

醫院是治病的處所,同時也是病菌最多的危險區域;這不是污名化醫院,到醫院內的患者絕大多數屬於高危險群,自身抵抗力絕對有限。多數病毒都從外界傳入,醫護人員照顧人的同時,自身也承受很大的風險;新冠爆發以來,醫院升高防疫規範,住院、陪病都要做PCR,這是保護患者,也是保護醫護人員。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但這樣的規範即將出現破口。

指揮中心日前公布最新防疫指引,訂立9月1日起,放寬住院者、陪病者,入院須進行核酸檢驗PCR的規定,僅需使用「抗原快篩」就可以作為入院檢查的依據;筆者分析其中的潛在風險。

抗原快篩靈敏度始終不足

醫界公認,在新冠肺炎帶原者病毒量不高時,靈敏度不足的快篩很可能呈現「偽陰性」,以實務經驗論,PCR可以在病毒量不高時就檢查出結果,不少患者從PCR陽性到快篩陽性有大約一天的時間差;一天的時間差,已經足以讓偽陰性患者把家人、同事都感染一輪了。

以數據論,核酸檢驗PCR大約在Ct值30左右就可以驗出陽性,但抗原快篩常在Ct值25內才有反應(Ct值越低表示病情越嚴重、病毒量越多),指揮中心比誰都清楚,所以在疫情失控前,快篩僅被視為預警,政府只承認PCR作為確診依據。

20220217-台北市府在自由廣場設立的防疫急門診及車來速PCR篩檢站17日啓動。(柯承惠攝)
以數據論,抗原快篩常在Ct值25內才有反應,指揮中心比誰都清楚,所以在疫情失控前,快篩僅被視為預警,政府只承認PCR作為確診依據。(資料照,柯承惠攝)

指揮中心要為PCR量能找方法,而不是為拋棄PCR找理由

往日的指揮中心不承認快篩的精準度,但隨著疫情升溫,醫院的PCR量能不足,不但檢驗費數千元、且動輒要等待1至2天才有結果,政府就逐步棄守標準,改成快篩陽即確診,這是權宜之計,但不代表快篩的靈敏度有任何提升。

如果指揮中心覺得PCR量能不足,就應該針對PCR量能問題來解決,市面上不只一家業者在研發微型PCR,其中富佳生技與精浚科技都有相對應產品,家用PCR更是已經上市,一台不到1萬塊錢、短時間就可以知道結果,這絕對可導入醫療院所使用,有效解決量能問題,政府卻捨好求次,BA.5來勢洶洶,我們身在第一線不會有任何怨言,但不該為了配合政府回歸正常的假象,硬是取消最高風險區域的篩檢,因為所有人都知道疫情其實還沒結束,我們也有家人。

此外,國外早已使用「池化PCR」,將多人檢體混合起來做PCR,發現有病毒再回頭追朔染疫者,也可以提高檢驗效率、降低成本;在實務應用上,可以讓預計入住同一間病房的患者及其陪病家屬做「池化PCR」,多人共用的健保病房甚至有將近10人進出,也都可以混合檢疫。

筆者在此呼籲,為了「染疫風險最高」的」第一線醫護人員,也為了「抵抗力最弱」的患者及陪病者,指揮中心絕不應該用快篩取代PCR成為入院許可;否則「偽陰性」者入院後轉陽性,醫院恐怕快速失守,將成為醫療現場以及指揮中心的不可承受之重。

*作者為醫護人員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