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教育》言勝於武—語言的溝通能力「殺」很大!

2022-05-16 05:50

? 人氣

語言之間的區別不只是在於語音及形式的不同,同時也會因社會規範與價值觀而有不同的意義。(示意圖,網上圖片)

語言之間的區別不只是在於語音及形式的不同,同時也會因社會規範與價值觀而有不同的意義。(示意圖,網上圖片)

1839年英國作家愛德華‧鮑威爾‧利頓(Edward Bulwer-Lytton)提出了「筆比劍更強大」(The pen is mightier than the sword.)的格言。同樣地,我們認為「言勝於武」,因為好的溝通協商可化解干戈。美國總統富蘭克林‧羅斯福(Franklin D. Roosevelt)曾說:「相對於戰爭結束來說,我們更希望所有的戰爭本就沒有爆發。」(More than an end to war, we want an end to the beginnings of all wars.)和平一直是大多數人追求的願景,若無,在政治和外交上優秀的溝通談判口才和手腕或許可將損失降至最低。談判協商猶如商場中的殺價,為的是要取得對雙方皆有利的平衡點。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我國行政院為提升國人語言能力的國際化,訂定了「2030雙語國家教育」政策;基於此,教育部挹注大筆的經費補助中小學至大學改善學英語的環境。但面對國際局勢的詭變,我們認為在實施此政策時,培養優秀的英語談判人才應是首要之務。我國的英語教育不僅讓學生能說合語法的正確句子,奠定語言能力的基礎,尚應培養他們的英語溝通能力(communicative competence)。雖然教育部補助中小學至大學導入英語於各學科的教學,但這種政策僅幫助學生訓練聽力及學習各學科的詞彙術語,將來學生若沒有用到,很容易就會忘記。

語法學家諾姆‧喬姆斯基(Noam Chomsky)認為,人們所具備的語言知識,或稱為語感,是一種內化的體系,包含語音、詞彙、語法等語言規則為人類特有的「語言能力」(linguistic competence)。他強調語言是人類的天賦本能,並以此說明為何孩童能在短時間內精通母語,而不需要刻意地學習詞彙、語法等知識。喬姆斯基試圖將人類的語言解釋為生物的一種本能,與人類社會文化的條件因素沒有關聯。

然而,社會語言學家戴爾‧海姆斯(Dell Hymes)對喬姆斯基的語言天賦說提出質疑。他觀察一個人的語言不僅指能說出語法正確的句子,還包含能否運用語言,在社會環境中適切地表達與溝通,而喬姆斯基所闡述的語言能力無法充分解釋語言的社會溝通功能性。海姆斯指出,在一特定的社會團體中,母語者會自然而然地將語言形式與意義結合,並形成特定的溝通模式,因此他提出「溝通能力」。

溝通能力指說話者視人事物、場合、時間等外在因素,運用恰當的方式表達。換言之,要探討人們的語言溝通須將社會文化因素列入考慮,並且要強調語言、語境以及參與者之間的關係。語言能力與句子合語法性(grammaticality)有關,但溝通能力則涉及語言表達的得體適切性(appropriateness),也就是《聖經箴言》25章11節所說:「一句話說得合宜,就如金蘋果在銀網子裡。」(A word fitly spoken is like apples of gold in a setting of silver.)

本篇文章共 1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45

喜歡這篇文章嗎?

諄筆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