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也會「女大十八變」? 寶寶拒穿「親子裝」暗藏玄機

2021-10-11 08:10

? 人氣

馬來貘的幼體與成體外型不同,是為了讓小寶寶方便在野外生存。(取自台北市立動物園)

馬來貘的幼體與成體外型不同,是為了讓小寶寶方便在野外生存。(取自台北市立動物園)

在動物園裡看見剛出生的寶寶,總是吸引大批遊客關注;但是否發現有些動物寶寶和父母親長得截然不同?其中可能暗藏玄機;不論是鴕鳥、國王企鵝、黑吼猴,或是最近因取名造成一股風潮的馬來貘,都是拒穿「親子裝」的一員,他們身穿專屬的「童裝」,都是長期演化的結果,有各自的原因及功能。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台灣野豬和馬來貘幼時身上都帶有斑點狀的花紋,目的是幫助他們在草叢中顯得不醒目,以防掠食者或敵人的攻擊;至於生活在寒帶的國王企鵝,小時候為了保暖,脆弱的肉身會覆蓋上一層厚厚的暗褐色皮毛,以便在嚴苛的環境中生存;長大後則會換上清爽的黑白羽毛,作用是為了讓牠們下水時能躲避水中的天敵。

而動物園裡最令人喜愛的大貓熊,原生地在高海拔的森林地區,剛出生的小貓熊因毛髮稀疏、容易露出粉嫩的皮膚顏色,貓熊媽媽得隨時抱著小寶寶取暖;等到小貓熊的黑白皮毛長出了一些,媽媽依然會將小貓熊放在鋪好樹葉的地方睡覺,以免失溫。

除了生存需要,還有些雄性動物是為了吸引雌性,交配、培育後代而轉變顏色:例如藍腹鷴的幼鳥身體羽毛是淡褐色,頭上也有深褐色的縱紋方便藏身在森林之中;然而成年的雄性藍腹鷴羽毛會漸漸長出亮麗的藍色,背部還有鮮明的白色色塊;雄性黑吼猴則不太一樣,母猴、幼猴的毛髮是亮眼的金黃,但公猴卻會隨著年齡增加,從金黃漸漸轉化成黑色。

動物界當然也有願意和爸爸媽媽一起穿「親子裝」的動物,例如長頸鹿從出生就帶有特殊的斑點花紋,棉頭絹猴、石虎、水豚等從幼時到成年外型都差不多;但是動物各自的演化過程其來有自,無論是為了生死存亡或繁衍後代,都值得我們細細思索欣賞;下次到台北市立動物園時,不妨駐足觀察動物的「親子裝」,也是一種樂趣!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