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色幸福力論壇》超高齡社會衝擊台灣勞動力?民調:逾6成長者願重回職場

2021-09-29 10:10

? 人氣

中華民國老人福利推動聯盟秘書長張淑卿指出,根據調查有6成以上長者願意重新回到職場。(柯承惠攝)

中華民國老人福利推動聯盟秘書長張淑卿指出,根據調查有6成以上長者願意重新回到職場。(柯承惠攝)

台灣即將在2025年迎來超高齡社會,勞動人口結構勢必受到影響,台灣要如何面對超高齡社會所衍生的勞動力短缺的衝擊?中華民國老人福利推動聯盟秘書長張淑卿指出,根據調查有6成以上長者願意重新回到職場,代表現在高齡者的認知已經在改變,如何打造友善的高齡就業環境,讓長者成為「社會的產能」,將是政府和企業必須要思考的議題。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老盟與《風傳媒》29日攜手舉辦「橘色幸福力」2021台灣高齡趨勢論壇,根據老盟委託台灣指標民調對55歲以上民眾所做的「六都長者幸福力」調查中,針對長者重回職場意願的調查結果顯示,有62.1%表示「願意回到職場上班」、36.3%表示不願意;若再以年齡分層分析,65歲以上長者也有52.4%表示願意回到職場,表示不願意者則有46.0%。

20210928-高齡就業。(資料來源:台灣指標民調)
 

此外,調查中也對長者與不同住的親友聚會頻率進行調查,值得注意的是,有30.7%長者表示過去1年間「很少或都沒有」聚會,21.2%表示幾個月才聚會1次,13.2%表示1個月聚會1次,1個月內聚會多次的僅有32.8%。

20210928-聚會頻率。(資料來源:台灣指標民調)
 

此次調查於8月1日至8月18日進行,以異比例分層抽樣針對六都55歲以上民眾進行電話民調,各直轄市至少成功訪問500人,總有效樣本為3011人,並採比例估計法進行加權修正,信賴水準95%時抽樣誤差最大值為正負1.8%。

長者社交頻率低 社會連結斷裂成造成孤獨感

老盟秘書長張淑卿指出,歐洲社會福利政策和研究中心2021年報告中提到,社會孤立和孤獨感除了會影響長者的生活品質和健康情況,同時也會使壽命縮短,而且台灣長者與不同住親友社交頻率也遠低於歐洲國家,「這是一個很可怕的數字。」

張淑卿表示,長者孤獨感已經是全球各國重視的議題,而家庭、工作和社交等社會連結是影響長者孤獨感的3項要素。她指出,因為社會超高齡化和少子化,家庭結構和社會結構發生改變,已經不像過去是大家庭或核心家庭的模式,許多子女未與父母同住,長者也很容易陷入「老老照顧」的情況。

張淑卿進一步表示,長者在退休後,也失去了工作上的社會連結,如果再缺乏社交的社會連結,「社會連結等於是完全斷裂」,長者無法接受新資訊,也無法獲得社會支持,隨之長者就會衰退得越來越快。她強調,「孤獨不是壞事,獨居不是壞事,但是孤獨到沒有安全感那就是壞事了。」

為此,老盟在去年提出社區共好的概念,張淑卿表示,如果透過公部門資源進行預防性家訪,最多也1年也僅有1次,而社區共好則是整合在地社區的資源,讓有能力的獨居長者協助另1位獨居長者,就像是英國的「age UK」服務所提倡的「be friend」概念,串聯起社區內的長者成為彼此的好朋友,「這樣的話長者就變成不用害怕孤獨了。」

高齡者就業率低 長者重回職場觀念仍待改善

對於長者重回職場調查部分,張淑卿指出,長者就業率是OECD活躍老化政策架構中的一項指標,台灣在2020年開始施行《中高齡及高齡者就業促進法》,「但是觀念確實還沒轉動」,台灣的高齡者就業率在亞洲國家中,與日本、韓國和新加坡相比仍是相對偏低。

20210928-貢獻心力。(資料來源:台灣指標民調)
 

張淑卿指出,民調結果中有超過6成的長者願意重回職場,但是社會對於高齡者就業的接納度還是不足,「如何改變社會的認知,國家應該要有更積極的做法」,而企業要如何運用合理的職務「再設計」,讓高齡者在職場非典型就業,以及創造友善的就業環境,都是有待改善的議題。

最後,張淑卿強調,台灣面對超高齡社會的議題,仍然還未從長者的觀點出法,政府的政策觀念應該要改變,不能再把長者當成「服務的使用者」,而應該當成是「社會的產能」,長者重回職場不僅能對社會再貢獻,同時也能解決長者社會連結的問題。

喜歡這篇文章嗎?

葉滕騏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