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零賽局1》不減碳就出局!歐盟碳關稅重擊,台灣企業超慢部署將嘗苦果

2021-06-30 09:10

? 人氣

20210619-淨零賽局專題配圖,風力發電風機,大潭電廠興建中機組,稻田。(顏麟宇攝)
台大風險中心指出,倘若台灣前30大排碳大戶轉型綠能,將可大幅降低排碳量。(顏麟宇攝)

年約40億碳關稅 台灣出口面臨大挑戰

今年4月22日,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號召40個國家領袖舉行氣候高峰會,周桂田指出,這項峰會提到,全球若要達成2050碳中和的目標,各國的碳價應拉升至100美元。目前環保署規畫的碳費,每公噸約3美元。他預估,「如果將來國際的碳稅達到100美元,台灣恐怕很多企業營收將腰斬。」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台灣每年出口到歐盟、美國、日本的產品占總出口約27%,依中華經濟研究院估算,如果將出口高碳產品總額乘以碳含量,再乘以歐盟碳交易市場的碳價(約51歐元),台灣產業每年面臨的碳關稅約新台幣40億元。隨著市場需求增加,未來碳權價格若成長1倍,台商面臨的碳關稅可能倍增。

「許多台灣廠商的毛利低,屆時若被課碳關稅,不僅訂單飛了,恐怕有些面臨倒閉的命運。」溫麗琪分析,「在碳關稅衝擊下,未來10年台灣的出口面臨很大挑戰。」

淨零行動全球開跑 鴻海也投身碳管理 

今年5月底,美國石油公司艾克森.美孚(ExxonMobil)遭小股東避險基金「一號引擎」聯合貝萊德(BlackRock)資產管理、加州公務人員退休基金等成功變天,發揮股東行動主義的力量。這股風潮也來到台灣,3年前,倫敦Hermes投資管理公司董事在鴻海股東會中提出尖銳問題,質疑鴻海未做好減碳規劃,使得鴻海開始重視ESG(環境、社會、治理)與碳管理;鴻海於去年11月宣布,2050年實現供應鏈和產品溫室氣體零排放目標。

20210104-鴻海集團4日舉行鴻海研究院掛牌典禮,鴻海集團董事長劉揚偉(右)、鴻海集團創辦人郭台銘(左)出席。(柯承惠攝)
2020年11月,鴻海宣布,預計將在2050年實現供應鏈和產品溫室氣體零排放目標。圖為鴻海集團董事長劉揚偉(右)、鴻海集團創辦人郭台銘(左)。(資料照,柯承惠攝)

全球淨零賽局中,跨國資產管理公司扮演重要角色。全球最大資產管理公司貝萊德(BlackRock)業務營運已達碳中和,並承諾在2050年前達到淨零排放目標;貝萊德董事長暨執行長芬克(Larry Fink)給企業CEO的公開信中強調,「氣候風險就是投資風險,氣候相關的轉型可帶來歷史性投資機會。」

貝萊德致客戶信函中指出,該公司盡職治理團隊去年關注440家碳密集型企業,代表客戶對64名董事和69家企業投出反對票,並將191家企業列入「待觀察」名單,要求這些企業在管理和揭露氣候風險(包括淨零排放經濟轉型計畫)取得重大進展,否則將面對貝萊德對其董事投反對票的風險。

挪威主權基金考慮撤資排碳大戶 台塑化、中鋼在列

而這也代表,股市中的排碳大戶,被撤資風險升高。《台灣氣候風險與機會》指出,挪威主權基金已通過撤資石化產業,加速全球能源轉型,並要求被投資對象必須就經營策略是否符合《巴黎協定》的減碳路徑加以分析。該基金持有台股包括台灣前10大溫室氣體排放源如台塑化、中鋼、台化、南亞、台泥等,未來這些企業會被要求提出情境分析,若氣候績效不符合該基金要求,將面臨被撤資風險。

該報告亦指出,日本退休金協會(GPIF)已向企業界表示,沒有碳治理、未按照國際氣候相關財務揭露原則(TCFD)揭露氣候風險,不會獲得該退休金協會投資。從挪威主權基金、日本退休金協會到台灣的退撫基金,檢視台灣退撫基金持有前10大個股中,正好名列台灣前10大溫室氣體排放源,政府有必要檢視退休金的流向,對氣候績效不佳的企業撤資或要求被投資企業達到一定的碳治理標準,以避免退撫基金出現巨額損失。

20210624-SMG0035-謝錦芳_A台灣前10大溫室氣體排放源
 

「這次疫情是一場生存危機,提醒我們人類有多脆弱。」芬克致企業CEO的公開信中指出,「這讓我們更認真地面對氣候變遷對全球帶來的威脅,並思考這個變化是否會如疫情般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

這場淨零賽局中,國內企業負責人若打算以不變應萬變,未來不僅將面臨碳關稅懲罰與訂單流失,也面臨股東行動主義者撤資的風險;而越晚起步進行碳管理的企業,調適期越短,壓力也越大。

延伸閱讀:淨零賽局4》燃煤發電占比10年內從40%降至1.8%,英國能,台灣能嗎?

感謝台灣大學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提供諮詢,歡迎參閱《台灣氣候風險與機會

喜歡這篇文章嗎?

謝錦芳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