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零賽局1》不減碳就出局!歐盟碳關稅重擊,台灣企業超慢部署將嘗苦果

2021-06-30 09:10

? 人氣

「不想減碳 訂單就飛了」 台灣起步晚了嗎?

黃正忠指出,「歐盟規畫的碳關稅對象,第一優先為重工業,高碳排產業;接下來第二波可能是半導體、面板等高科技產業。」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企業不想減碳,訂單就飛了。」黃正忠指出,企業必須進行碳管理,檢視碳排放熱點,分析從那裡減碳最有效。以蘋果公司為例,如果產品大部分排碳都在供應鏈,台灣的供應商就被要求減碳,否則就拿不到訂單;如果消費者使用產品時碳排放比重最高,那就必須加強前端研發,從設計端降低產品使用時的碳排放。

「如果2050邁向淨零是一項賽局,台灣起步晚了。」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董事長簡又新指出,1997年京都議定書是第一個國際減碳共識,2015年《巴黎協定》是另一個全球減碳的里程碑。政府間氣候變遷專家委員會(IPCC)於2018年發布報告指出,如果全球要達成《巴黎協定》的目標,本世紀末前全球升溫平均控制在1.5℃以內,先決條件是2050年必須達成碳中和,因此,碳中和成為全球熱門議題。

碳中和(Carbon Neutral):國家、企業、產品或個人在一定時間內直接或間接排放二氧化碳的總量,經過清除二氧化碳後,正負抵消,達到相對零排放。

淨零排放(Net Zero):引發暖化的溫室氣體除了二氧化碳之外,還有甲烷、一氧化二氮等,淨零排放是指人為溫室氣體排放量與移除量達到平衡。

資料來源:IPCC

「在這場淨零賽局中,英國與歐盟跑得比較快,以具體行動證明減碳與經濟成長可以脫鉤,他們一方面減碳,另方面經濟依然成長。」簡又新表示,「一旦歐、美、日都施行碳關稅,台灣起步慢,產業轉型的壓力非常大。」

(延伸閱讀:淨零賽局3》碳權是門好生意!特斯拉靠減碳轉虧為盈,本業虧損還是賺

歐美日若課碳關稅 台灣逾30萬人受衝擊

台大風險中心近期出版《台灣氣候風險與機會》指出,一旦歐盟、美、日均推出碳關稅機制,「台灣處於高度碳關稅風險的企業占GDP超過6%,受衝擊就業人數逾30萬人。」「台灣周遭鄰國如中國、日本、南韓、新加坡等,均已實施碳交易或碳稅,越南也著手研議碳交易,台灣若未在2年內建置碳定價制度,將導致產業貿易競爭力滑落。」

檢視全台前30大溫室氣體排放大戶,台大風險中心主任周桂田分析,這30大溫室氣體排放大戶占製造業部門排碳的88%,主要是石化、鋼鐵、水泥等產業,其中石化產業排碳量就占了一半。如果這前30大排碳大戶使用的電力來源改為綠能,可以大幅降低排碳量。

喜歡這篇文章嗎?

謝錦芳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