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戰百年系列》同盟話今昔:戰爭仍未遠

2014-09-06 02:57

? 人氣

認識戰爭從而督促政府記取先人參戰教訓,可能才是避免戰爭的關鍵基礎。

認識戰爭從而督促政府記取先人參戰教訓,可能才是避免戰爭的關鍵基礎。

《風傳媒一戰百年專題:改變世界的那場戰爭》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綜觀現今世界局勢,從烏克蘭、中東地區、朝鮮半島到南海周邊國家,各戰亂地區的敵對勢力背後,都看得到強權國家競逐外交勢力。美國、俄羅斯、中國等經濟大國,為維護自身利益,彼此結盟排擠對手陣營,動輒祭出經濟制裁、軍力恫嚇,不知自制的魯莽態度,就像一戰前國際政治氛圍,也讓和平前景蒙上陰影。

100年前一戰同盟國協約國兩陣營成員,各自締結的軍事同盟,規定締約國家「全力」幫助盟國抵禦外來攻擊,才使得奧匈帝國、塞爾維亞兩國戰爭,迅速演變成歐陸國家分組對抗,所屬殖民地被迫加入後,即成所謂世界大戰。

重蹈1914年覆轍?

軍事同盟可說讓好戰當權者更加有恃無恐,若德意志帝國與奧匈帝國沒有締結軍事同盟,俄羅斯帝國沒有取得法國(與之後英國)的支持,兩陣營就不會輕易做出「以戰止戰」的決定。

當年的軍事同盟今日並未消失,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的《北大西洋公約》的共同防禦條約、中國與北韓簽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友好合作互助條約》,以及美國與日本、南韓、菲律賓等國簽訂的《共同防禦條約》,都屬於一類軍事結盟。

201409041407

同樣是軍事同盟,1914年與2014年有何不同?劍橋大學皇家講座教授(Regius Professor)埃文斯(Richard J. Evans)認為:兩個時空相比最大不同,如今我們經歷2次世界大戰,進入核子時代,對於戰爭的體悟與一個世紀前迥然不同,大家都知道戰爭的可怕。

昔日德國今日中國

然而相隔一個世紀的2個時空,也有些驚人的類似。首先,許多政治觀察家不約而同指出,今日中國與過去德意志帝國,無論國際處境、民族自尊或國家企圖心都十分接近。

當年普魯士統一日耳曼以後,國力日益強大,更常參與國際事物,開始與鄰國發生摩擦,讓競爭國家自然產生防禦對抗想法,很像目前軍力與經濟實力水漲船高的中國。現在的中國民族情節逐漸高漲,對於周邊領土爭議等國際事物的摩擦,變得不願容忍,還設法攫取更大影響力。

#492553347 / gettyimages.com

在此同時,中國還未推行民主,領導人獨斷空間很大,基本上不受人民監督,接近德意志帝國的寡頭政治,決策不透明更讓各國起疑心,就算積極說明也是越描越黑,無助於建立互信,其他強權還借機凸顯自身「更高一等」的自我形象。

沒完沒了的代理人戰爭

一戰導火線埋在巴爾幹半島,它本由鄂圖曼土耳其帝國所統治,帝國日益衰弱後,鄰近的奧匈帝國與俄羅斯帝國都想染指。為了擴大自身影響力,奧匈與俄國與其同盟國,各自潛入土耳其崩落版圖,扶植不同政治訴求的團體,德奧緊抓,相互抗爭打起「代理人戰爭」(Proxy war)。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