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從假油到地溝油 頂新 是無心還是黑心?

2014-09-05 11:55

? 人氣

從假油案到地溝油案,頂新集團都中標,社會形象跌到谷底,是無心還是黑心?(取自味全官網)

從假油案到地溝油案,頂新集團都中標,社會形象跌到谷底,是無心還是黑心?(取自味全官網)

原本,以為遠在天邊、與台灣毫無關係的地溝油,竟也現身台灣!更離譜的是,台灣地溝油不是只在「地下」流竄使用,竟也堂而皇之的進入頂新等大食品廠商之列。從假油案到地溝油,頂新集團的「中標率」竟達百分之百─頂新到底是無心、無能,還是黑心?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地溝油原本被認為是中國的「特產」,是指從地溝的廢棄食物與殘渣中提煉出的油,它也包括餿水油、萬年油等廢棄食用油。幾年前中國學者根據食用油的使用量及合法生產量相比,估計中國存在一成左右的地溝油;接著官方查緝發現不少生產地溝油的不法業者。

當時,所有人看到生產地溝油的過程,都是噁心、驚嚇兼具;看著那些丟棄的食物、死雞、死貓、餿水,被業者一起混合,進而「提煉」出讓人們食用的油;看著生產地方的髒亂、污濁、油脂四溢、老鼠四竄,台灣人是很慶幸台灣至少沒有地溝油吧,也對中國的食安、業者的道德大搖其頭。

不過,這個惡夢降臨了,台灣也有地溝油,而且,已經有不少人吃下肚子了。整個過程就是一個層層關卡鬆散、貪小便宜所造成的災難。

一般認為假油、地溝油等劣質─甚至有毒的食用油,大部份是出現在食安死角的夜市、地攤、小商家,但在台灣,卻出現在大廠、品牌商身上。購買地溝油作原料的強冠公司,並非無名小卒,在台灣搞了20幾年的食用油,也名列掛牌上市的興櫃公司之中,卻把地溝油買回調製成全統油品賣出。

接下去中標的下游廠商更多,而且全部是國內知名廠商與品牌─頂新集團的味全有12種產品用上了地溝油,還有味王、美而美、牛頭牌、奇美食品….。有關單位繼續調查,這份名單大概還有「無限增長」的潛力吧!

難道這些廠商對自己使用的原料來源、產製過程,毫不在意、所以也毫無把關機制嗎?強冠公司的人怪罪說,賣地溝油的郭姓業者帶他們去看別人的廠房,如果他們看到實際工廠那麼髒,誰敢跟他買原料?這段話其實就擺明了業者的把關是形同虛設,如此容易受騙─當然,更可能是根本是內賊通外鬼。

而其它中標的廠商,都是國內著名的品牌食品業者,更是不應該。一般製造業對上游供應廠商,都有嚴格、層層的把關機制,從生產監控、測試、到認証接受,都需要相當時日;即使接受原料廠商的供料,後續的監控機制仍在。但從假油案到今天的地溝油事件,外界看到的是:關係著民眾健康的食品業,對原料廠商的監管、測試鬆散,只要便宜一點,什麼都收!這是那門子的把關?是那一種層級的企業生產管控?更是那一流的企業道德?

發生食安事件時,我們較難對那些毫無知識、能力作辨別的小麵店、小攤販過份苛責,因為他們較缺乏知識、能力及資源作辨別;但越大的廠商越該被責怪,因為他們理應有能力、也應該幫消費者作把關,這也是他們品牌價值的根源。以頂新集團而言,到中國發展多年,已成為中國最大的食品集團之一;回台投資,買下台灣老牌食品企業味全,同時跨足電信、有線電視等領域,顯然有在台深耕的企圖心。

但這1年來國內最重大的2個食安事件─假油案與地溝油案,頂新全部涉及,而本身作為食用油廠商,頂新踩中地溝油地雷,更讓人意外與不解;如果頂新是為了賺錢、貪便宜、卻不顧消費者食安,那是百分之百的黑心;如果是漫不經心、管理鬆散踩中地雷,那是無心、無能。

無論是那個原因,都讓外界對頂新集團的企業經營管理能力─甚至企業道德,打出一個大問號,社會形象更跌到谷底,黑心食品商的斥責揮之不去。揹著這種形象,頂新要推4G電信業務,大概很難不受影響吧?對國內食品業者而言,從塑化劑事件、假油案到地溝油案,業者的管理、把關、監控機制,確實大有問題,是該作大幅改革的時候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

主筆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