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教育創新變調 新教長大挑戰

2014-08-06 22:10

? 人氣

馬政府提出自經區,並將教育納入,但方案仍有不少問題,新教長吳思華上台後勢必要面對種種質疑。(資料照片,仇佩芬攝)

馬政府提出自經區,並將教育納入,但方案仍有不少問題,新教長吳思華上台後勢必要面對種種質疑。(資料照片,仇佩芬攝)

自由經濟示範區計畫推出以來飽受批評,但其中最讓外界不解的,要算是教育創新了。農業加值雖然可能對農民造成衝擊,但至少還嘉惠加工業者;醫療專區雖有醫療商品化的危機,但有國際醫療市場大餅可圖;但教育創新想引進外國大學來台設分校,在國內私校因少子化紛紛喊倒之際,凸顯異想天開與諷刺。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用「湊數」來形容教育創新政策在示範區裏的角色,一點也不為過。從政策提出的過程和內容觀察,教育創新應該是臨時被拉進去示範區當標竿產業的;過去教育政策的形成,多是先委託學者專家先研究、研究成果提供公部門參考,多年後才形成政策,但教育創新沒有委託研究評估,分明是急就章提出來的政策。

「哈佛分校為什麼要設在台灣?」、「就算真的來設分校,要念哈佛的學生會到美國唸?還是在台灣唸?」這些問題的答案不難預見。即使是國內學生,應該也會選擇到美國唸,何況是東南亞國家的學生?有能力的陸生應會直接到美國唸正統哈佛,不會到台灣來唸,因此即使有能力吸引名校來台,也招不到學生。

話說回來,台灣高等教育並不具優勢,名校不太可能來設分校,頂多是和國內大學進行專案合作,共推學位專班或專業學程,而這種合作早已存在,實不須再搞個自經區。教育部以南韓、日本、香港、新加坡等國為例,強調引進外國名校合作辦學的重要,但別人能不代表我們也能,且台灣高教市場供過於求已久,如何吸引名校進駐?

一名在台灣工作多年的美籍文化界人士坦言,現實面是美國名校都很功利,若要到海外設分校,一定希望招到很多學生,因為辦分校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財力,台灣市場規模小,而且台灣面臨少子化,台灣的大學都招不到學生了,外國學校來台設校去哪兒找生源?

吸引不到名校進駐還沒關係,怕的是會引來別具意圖的三流大學,假辦學之名、行土地開發之實,重蹈景文案覆轍。雖然教育部說來台設分校若要停辦,受私校法規範,但如果這些分校鑽漏洞證明校地沒教學用途,然後變更為商業用地或住宅用地從中圖利,教育部是否有能力為這些可能的不法行為把關?

教育創新另一個問題是教育商品化可能衝擊國內教育體系。萬一外國學校來台設分校「醉翁之意不在酒」,很可能暗中搞產學合作,變相引進廉價外勞;據指出,台北市某私立技職學校以僑生之名招收港生,實則進行建教合作,日前才遭周邊工廠告發,這樣的現象未來若發生,對國內勞力供給絕對是重大衝擊。

新任教育部長吳思華今(6)日走馬上任,對於如何推動教育創新政策雖然沒有表達看法,但如何設計一套監督機制嚴加把關,來避免示範區教育創新政策衝擊國內大學生源、防範壞心私校「賣地謀利」、遏阻大陸人士假就學之名而逕行移民之實,應該是他上任後很大的挑戰。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