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中國能台灣不能─遍地開花的自貿區

2019-08-29 07:30

? 人氣

中國再推出六個自由貿易區。圖為上海。(AP)

中國再推出六個自由貿易區。圖為上海。(AP)

中國又新增6個自由貿易區,總數達18個;這個曾取法台灣的自貿區,在中國已經是「遍地開花」,但台灣卻一個都沒有,所有時間與精力都在爭論中耗盡,許多人為此浩嘆唏噓。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中共國務院26日宣布增設江蘇、山東、廣西、河北、雲南、黑龍江等6個新自貿區,這6個新的自貿區各有不同定位,例如山東是以發展海洋特別、與日韓強化合作為主;雲南則是。鎖定沿邊與東南亞國家的跨境交易與經濟合作為主。而從2013年設立上海自貿區到現在,中國自貿區總數已達18個。

此事所以會讓人「有感」,倒不是對岸的自貿區增加會對台灣有什麼影響,而是對岸第一個自貿區─上海自貿易區的成立,是取法台灣,參考經建會的自經區規劃、條例訂定等;當時經建會(國發會的前身)正力推自由經濟示範區,也訂定了自經區特別條例,結果一如許多「正事」一樣─吵吵鬧鬧、爭議不休、藍綠對立、民眾抗爭……,結果台灣的自經區仍沈浸在口水時,對岸上海自貿區已經上路,接著又是福建、廣東、天津等自貿區上路,台灣,還是在吵架爭議中。

從2013年啟動至今7年,台灣早已變天,自經區這個議題還是在藍綠之間擺盪,去年九合一選舉被藍營拿出來「用了一用」,綠營則嚴拒自經區。撇開好壞對錯不談,當時提出自經區構想應該對經濟有幫助,對岸才會「借用」過去;7年下來,台灣繼續爭議,對岸一個又一個自貿區上路,在這個項目上,兩岸的「比數」是:18比0。

所謂的自由貿易區,其實並無明確定義,每個國家或甚至每個成形的自貿區,都會「長得不一樣」,側重的產業與重點亦不同。不過,基本的原則與理念,自貿區大概就是為對外貿易設立,區內的各項規定較區外寬鬆,藉此吸引投資,如果運作良好、效益顯著,再推廣到地區。對岸在2013年第一個上海自貿區上路至今,前後已成立18個自貿區,顯然其對經濟與貿易的效果不錯,才會一個又一個成立。

而從自貿區的案例比較,台灣輸的不僅是行政效率而已,連打開門戶、開放經濟的心理與自信,台灣恐怕都未來贏過對岸了。早在民國70年代,台灣就已高喊「自由化、國際化」了,當時中國才開始改革開放、發展經濟。但台灣要搞一個自貿區,反對黨基於政治利益考量反對也罷,民間公民團體的反對,一部份是基於反對開放與自由化,一部份是基於「懼中反中」、認為自貿區是掛羊頭賣狗肉的引進中資企業。

坦白說,自貿區的開放其實都是限於區域內,如果社會普遍的心態,是連「試點、限制區域」的開放都不能接受,那就根本不必提全國開放、吹牛說「台灣全島都是自由貿易島」的謊言了。從幾年前提出自經區到今天,或許整體經濟情勢與外在大環境已有不同,自經區是否能「對症」、帶動投資與增加出口,可以再評估與討論以確定其效益,地小人稠的台灣也絕無可能如對岸一樣設那麼多自貿區;但不論作或不作,台灣表現出的退縮、缺乏自信、甚至鎖國的心態,實不足取,恐怕已不如對岸矣。

倒是此時此刻,北京一口氣推出6個自貿區,所為何來頗值得注意;一般看法是認為釋出6個自貿區計劃,既有為貿易戰中對抗美國增加經濟籌碼的目的,也有強化邊境貿易的構想,因此6個新自貿區中,就有4個(山東、廣西、雲南、黑龍江)屬邊境城市。更深入看,北京顯然也是作好長期抗戰的準備,除非川普突然大轉性,否則中美貿易戰短期再難看到「終戰協議」。

喜歡這篇文章嗎?

主筆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