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色彩交織的美麗國度: 《怎麼就到了突尼西亞》選摘

2020-11-26 05:10

? 人氣

想要前往突尼西亞,你必須要花很大的力氣,飛行很長的時間才能夠抵達。圖為突尼西亞貝都因人。(hbieser@pixabay)

想要前往突尼西亞,你必須要花很大的力氣,飛行很長的時間才能夠抵達。圖為突尼西亞貝都因人。(hbieser@pixabay)

我在二○一○年一月的時候第一次來到突尼西亞,那時候正值臺灣過年,我率領著團員們降落在這個新奇的國家裡,但老實說,我什麼深刻的印象都沒有留下,我太緊張了,只顧著如何當好領隊。同一年年底,突尼西亞爆發茉莉花革命(Tunisian Revolution, 2010–2011),隨即影響了埃及(Egypt)、葉門(Yemen)、敘利亞(Syria) 等國家。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茉莉花革命後一年,我回到了突尼西亞,發現這個國家與我前一次來的時候,有一點點不一樣。在二○一○年時,到處都可以看到總統班• 阿里(Zine El Abidine Ben Ali, 1936– 2019) [1]的肖像,像是臺灣以前到處都懸掛著孫中山與蔣中正的肖像一樣。當班• 阿里的強人政權被推翻後,這些肖像與雕像全都消失了,我與他們一起經歷了威權轉型,在之後的八年期間,我看著他們一步一步慢慢的轉變。

突尼西亞「茉莉花革命」點燃中東民主浪潮,至今仍是唯一在民主轉型上稍有成就的國家。(AP)
突尼西亞「茉莉花革命」點燃中東民主浪潮,至今仍是唯一在民主轉型上稍有成就的國家。(AP)

伊斯蘭世界中民主國家很少,在埃及想選總統會被政府威脅,沙烏地阿拉伯(Saudi Arabia)女性在二○一八年才獲得考取駕照的資格,而伊朗(Iran)永遠讓人搞不清楚總統是如何選出來的,相較於其他國家,突尼西亞已經是較為民主的國家了。在茉莉花革命後,突尼西亞並沒有像利比亞(Libya)一樣分裂,他們的議會仍然繼續運作,誕生新的憲法,以及之後正規選出的新任總統,在在都顯示出突尼西亞在民主方面的素養。

想要前往突尼西亞,你必須要花很大的力氣,飛行很長的時間才能夠抵達。最早開始,要先搭飛機前往約旦(Jordan),再轉機飛往突尼西亞,大概在二十八小時之後才能降落在突尼西亞。土耳其航空(Turkish Airlines)和阿聯酋航空(Emirates)開放直飛後,飛到突尼西亞大概只需要十六到十七個小時了。

突尼西亞跟義大利(Italy)隔著地中海相望,和西西里島(Sicily)的距離更是近的不得了,在北非的五個國家裡(埃及、利比亞、突尼西亞、阿爾及利亞[Algeria]、摩洛哥[Morocco]),突尼西亞是面積最小的一個國家,其他四個國家都比她大很多很多。我覺得突尼西亞和臺灣有點像,比如政治中心在北方,像臺灣的臺北一樣;但突尼西亞同時也有一個位在南方的重要工業城市,就如同我們的高雄一般。在政治方面,突尼西亞和臺灣都曾經歷過殖民政府與威權政府的統治,而如同臺灣多年以前走過的民主化道路一般,突尼西亞也在同一條路上前進,只是開始的時間比較晚。突尼西亞經歷過去第一任總統哈比卜•布爾吉巴(帶領突尼西亞對抗法國殖民,為突尼西亞的國父)[2]、第二任總統班•阿里後,這個國家在二○一一年邁開步伐,選出了第三任,也是首任的民選總統貝吉•卡伊德•艾塞布西(Beji Caid Essebsi, 1926–2019)。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