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浩觀點:中華民國為什麼被迫退出聯合國?

2017-07-09 07:10

? 人氣

1971年5月27日,蔣被診斷出心臟擴大,醫生囑咐要休息3個星期,不能勞動與思慮。可是,蔣內心煎熬、為時局憂慮,終在6月中病倒,至7月底才逐漸恢復。5月26日,副總統嚴家淦代為主持國家安全會議,會上國安會秘書長黃少谷與外交部長周書楷建議修改「漢賊不兩立」的方針,提出如果某邦交國要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只要它符合三個前提:1.不得承認共匪政權為中國唯一合法之政府;2.不得有涉及中華民國領土臺灣之敘述;3.繼續承認我政府為中華民國政府,不得認我政府為所謂台灣政府,可與之維持外交。這實際上是接受「兩個中國」的安排,蔣經國當場表示要再思考。6月15日,蔣介石主持國家安全會議,講述「我們國家的立場和國民的精神」,激勵國人莊敬自強,處變不驚。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當時蔣介石沒想到的是,幾乎就在蔣墨會談同時,周恩來給尼克森發來了密信,中美秘密溝通突破,使美國與台灣磋商變成無關緊要,尼克森頓時心思大變。1971年5月底,尼克森與季辛吉轉而認為「雙重代表權」的作法,對美國尋求與中國關係正常化的總目標是有反作用的。若採取「兩個中國」政策,既得罪中華民國,也得罪中華人民共和國,雙方都不會接受,這個問題的最終結果只能一個入會、一個退出,不可能兩者都在聯合國,中共遲早要進聯合國,那是無可避免的。尼克森說,美國最好還是堅持重要問題案,「但不要努力為重要問題案拉票」,而由聯合國所有會員國對最後結果負責,美國最好能夠控制此事對美國與台灣關係的損害。尼克森決定不必為修正的重要問題案努力,但當時美國國務院和蔣介石對尼季兩人改變想法,放棄「兩個中國」政策,都毫無所知。

1972年尼克森訪問中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總理周恩來敬酒。(維基百科)
幾乎就在蔣墨會談同時,周恩來(右)給尼克森(左)發來了密信,中美秘密溝通突破,使美國與台灣磋商變成無關緊要,尼克森頓時心思大變。(維基百科)

5月27日,尼克森與季辛吉和國務卿羅吉斯會商,討論聯合國中國代表權問題。尼克森表明不能接受蔣介石保留安理會席次的條件,但他要「延後決定」。尼克森說,「我真希望堅持原則而失敗,讓他們滾蛋。」季辛吉則更奸詐,他說另一種被打敗的方式是拖延不決,直到最後選擇採取「兩個中國」的立場而失敗,那也表示我們盡了一切努力。尼克森交代羅吉斯,美國的中國代表權方案,他在7月4日之前不能正式決定。當時,尼克森實際上已經拿定主意,要讓台灣退出而中共進入聯合國,而他拖延不決是因為正瞞著羅吉斯與周恩來秘密通信,討論季辛吉訪問北京。事後證明,尼克森採用季辛吉的建議,故意拖延到最後,然後假裝採取「兩個中國」的立場卻失敗,以表示美國盡了一切努力。這一策略是如此奸詐,以至它騙過了羅吉斯和美國駐聯合國大使布希(後出任總統的老布希),也騙過了台灣的外交官,甚至後世的許多歷史學家。

本篇文章共 2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500

喜歡這篇文章嗎?

汪浩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