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浩觀點:中華民國為什麼退出聯合國?

2016-08-18 07:00

? 人氣

據說,蔣介石晚年常盯著巨大的地球儀。

據說,蔣介石晚年常盯著巨大的地球儀。

據「風傳媒」報道,外交部長李大維於2016年8月17日會晤長期推動入聯的「台灣聯合國協進會」成員,聽取民間聲音。雖然民調顯示有8成以上臺灣民眾認為政府應積極爭取入聯,但李大維在6月已公開表明,今年不申請加入聯合國。考量國際局勢,外交部對聯大期間的作為已有所規劃,原則上不申請也不推動入聯,僅私下鼓勵民間發聲,並請友邦在會中發言,讓國際社會「不要忘了台灣。」臺灣要重返聯合國,恐怕先得搞清楚45年前中華民國為什麼會退出。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1971年10月25日,中華民國被迫退出它參與創立的聯合國。45年來,大多數臺灣民眾認為這是蔣介石實行「漢賊不兩立」政策所造成的。其實,歷史真相並非如此。1970-1971年間,蔣介石已經清楚認知美國政策趨勢在變,臺灣沒有辦法遏阻美國改善與中華人民共和國關係。對此,蔣介石試圖改變中華民國國家戰略,逐漸在心理上和戰略上接受「兩個中國」的現實。可惜這種轉變來的太晚和太慢。1971年夏秋,他為了確保中華民國留在聯合國,對美國一再退讓和遷就。蔣介石公開聲稱「漢賊不兩立」,這既是他對內維持法統的工具,也是他對美交涉的一種策略。但他更是一個現實主義領導人,他懂得在關鍵時刻退讓,妥協。美國國務院事後總結時盛贊中華民國在推動聯合國「雙重代表權」過程中所表現的「非凡的靈活性」。可惜,臺灣歷史學家們卻沒給蔣介石這一表現應有的評價。

1971年的雙十國慶的蔣氏伉儷,十五天後,中華民國退出聯合國。
1971年的雙十國慶的蔣氏伉儷,十五天後,中華民國退出聯合國。

1960年代,阿爾巴尼亞等國持續提出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取代中華民國在聯合國代表中國的提案,即著名的阿案,臺灣稱為「排我納匪案」。該案強調中國代表權的實質是中國的一個新政府替代一個舊政府,而不是一個新國家入會的問題。1961年美國提出所謂的「重要問題案」,把中華人民共和國加入聯合國作為必須經過聯大三分之二多數贊成才能決定的「重要問題」,阻止中國進入聯合國。美國與中華民國聯手對「排我納匪案」正面迎擊,直到1969年11月,都能以相當優勢獲勝。

1969年12月8日蔣介石聽取美國中央情報局關於中國導彈發展現狀報告。他思考中國發展導彈的影響後認為:「匪中程導彈至此程度,不僅對我軍事戰略與方針應重新變更,而且對我外交政策亦有重新考慮與決策,必須待其大陸內亂或匪俄戰爭至相當程度,方能採取行動。… 故此時只有忍辱負重,沉機觀變耳。」瞭解中國導彈現況後,他重新思考軍事戰略與外交政策。逐漸地,蔣介石把臺灣的國防戰略從反攻大陸的進攻戰略調整為保衛臺灣的防守戰略。在心態上,他也開始接受「兩個中國」的外交前景。1969年12月27日,蔣在日記上寫下「美對聯合國讓共匪之參加政策,希望能誠意與我事先說明,我決不使美國為難。」1970年6月30日,蔣介石考慮中國如果進入聯合國,「為愛護我手創之聯合國,永保我在聯合國固有之權利,故不退出,但不出席會議,決不與叛徒並立一堂,保持我正義不屈之立場為主旨。」由此可見,如果尼克森能與蔣充分溝通的話,蔣這時已願意接受聯合國內的「兩個中國」安排。

本篇文章共 1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45

喜歡這篇文章嗎?

汪浩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