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的新經濟時代─賺的錢,花到哪去了:《大停滯》選摘(2)

2017-04-16 05:40

? 人氣

花大錢,未必買得到健康!──主要國家醫療支出與平均壽命比較表。(泰勒.柯文提供)
花大錢,未必買得到健康!──主要國家醫療支出與平均壽命比較表。(泰勒.柯文提供)

你可以隨便挑個國家。拿英國來說──醫療產業同樣是世界上最不市場導向的國家,大部分的醫療服務都是由政府與保險買單──花在醫療上的錢比美國少得多,但平均壽命、整體醫療滿意度,都不比美國差。大體來說,一個在醫療上花得多的國家,並不等於人民就比較健康──至少就數字上來看是如此。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問題是:在美國,醫療是成長最快的產業。

塞浦路斯、法屬瓜德羅普島(Guadaloupe)與希臘,這些地區的人,平均壽命都比美國人高;他們平均每人花在醫療上的錢,也遠低於美國。難道這是因為塞浦路斯的醫院太好了?還是因為希臘人的醫療科技很讚?都不是。而是這些地區的人吃得比較健康,有較好的運動習慣,搞不好還有其他神奇的原因。但無論他們還缺什麼樣的醫療新科技,這些地區所展現的醫療成果都不算太差

相較於這些國家或地區,美國擁有的條件實在好太多了。我們有比較好的醫院,有更專業的醫療方法,有更多種類的藥物。在這裡,你會有更多「有希望」的感覺,起死回生的機率也大得多。但即便如此,我們還是沒有活得比別人長命。

其他證據也指向同樣的結論:醫療生產力的正確數據,並不容易取得。許多嚴謹的研究都質疑,花這麼多錢在醫療保健上,究竟創造了多少價值?用嚴謹的統計學方法,我們是無法從全美五十個州在醫療保健上的累積支出中,去推估出醫療產值的。此外,一旦我們把所得、教育、飲食、抽菸與藥物使用習慣等因素納入分析,更無從得知到底醫療支出的多寡,能為平均壽命帶來多少影響。

知名的研究機構蘭德智庫(RAND Corporation)在一九七○年代的一項研究中,讓數千名美國人享有百分之百的全額免費醫療照護,條件是必須部分負擔醫療保險的共付額。結果顯示,相較於其他人,享有免費醫療的人使用醫療服務的頻率,多了約二五%至三○%。然而,除了最最貧窮的族群之外,免費醫療並沒有讓其他人更健康。而最貧窮族群之所以變得更健康,則是受到醫療之外其他很多因素的影響。

以接受醫療手術為例,沒有醫療險的病人,整體而言,術後的健康狀態比那些有保險的人要來得好。你當然可以從不同的角度解讀這樣的結果,但這正是我們要質疑更高醫療支出是否值得的理由。

@c:切片麵包問世以來最偉大的發明?別傻了

大衛.卡特勒(David Cutler)是哈佛大學的經濟學系教授,也是醫療經濟學領域的頂尖專家。不久前,他針對一九九五年到二○○五年之間的美國經濟生產力進行研究。根據他的統計,這段期間的平均生產力,每年增加二.四%。那麼,其中醫療生產力的表現又如何呢?答案是:些微的負成長。這至少告訴我們,要正確理解醫療生產力的數據,並沒有那麼簡單。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