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的新經濟時代─賺的錢,花到哪去了:《大停滯》選摘(2)

2017-04-16 05:40

? 人氣

你有沒有好奇過,為什麼很多開發中國家──當然是指那些很成功的──全是靠著外銷產品而富裕起來的?原因當然有很多,其中之一是:外部市場,讓產品能展現應有的價值。如果你能成功外銷,通常不是因為你有特權、有關係、搞行賄、賣假貨,而是因為有跟你國家八竿子打不著關係、也不關心你的什麼福利的人,願意掏錢買你的東西。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努力外銷,意味著讓你的產品天天接受價值檢驗。如果你能順利通過檢驗,代表著會有好結果發生。東亞的成功國家──包括日本、韓國、台灣與新加坡,都深諳箇中道理。市場,是一個衡量經濟價值很好的指標,當我們離市場的檢驗越遠,我們就越難知道自己的生產力到底好不好。

接下來,讓我們來談談醫療──一個同樣沒受到市場價值檢驗的產業。

@c:醫療花費高,不等於人民比較健康

看醫生,應該不會有人是為了去欣賞醫生的辦公室美不美,去吃吃看藥物味道好不好,或是純粹坐在候診室裡打發時間。相反的,很多人怕死了看醫生。我們去看醫生,是因為我們希望醫生能讓我們更健康。

然而,醫生們也不像前面談到的蘋果,他們不必面對同樣的市場檢驗。

一顆蘋果好不好吃,我們咬一口當下就知道。如果買到爛蘋果,我們可以選擇不要再去某家水果店,或是不買某個牌子。但相反的,一個醫生是否高明,我們往往不是完全不知道,就是得在很久以後才會知道。

換言之,醫生們接受市場檢驗的,在於他們能否給我們帶來希望,以及能不能讓我們覺得受到照顧,而不在於他們是否真的能讓我們更健康。但「感覺有希望」,實在很難算得上是什麼有效的檢驗標準,「希望」本來就不是什麼理性的東西。

醫療產業沒有受到正確的市場檢驗,還有一個原因:普遍存在的「第三方」──不是來自政府,就是來自保險公司──付款制度。大部分的醫療費用,通常都不是由病人自己──也就是選擇醫院或選擇醫療方式的人──來支付。光是這一點,就能讓藥品大大地遠離市場的檢驗。

你或許會認為,醫療產業本來就該如此。但這也意味著,很多花在醫療上的錢,其實花得毫無意義。你或許也會以為,保險公司會嚴格檢視付款內容,確保這些錢會花在好醫生與好醫療上面。但因為種種原因,保險公司根本很難這麼做(例如他們有時候會指控大醫院,擁有不合理的獨占權),也讓這個產業很難受到市場檢驗。

假如把數據攤在面前,這些數據將告訴我們什麼答案?

美國花在醫療服務上的錢,在GDP的占比遠高於世界上的任何一個國家。今天,這個數字大約是一七%。但比起其他富裕的國家,美國醫療服務的表現,卻沒有好到哪兒去。底下是一個比較表: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