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禿禿的科技高原上─從土地到科技,我們還剩下什麼:《大停滯》選摘(1)

2017-04-15 05:40

? 人氣

想在19世紀創新,遠比在20世紀容易!全球創新與人口。(泰勒.柯文提供)
想在19世紀創新,遠比在20世紀容易!全球創新與人口。(泰勒.柯文提供)

這個圖中,我們可以看到從歐洲黑暗時代(Dark Ages)以來,人類創新的速度。圖上的點,是每十年的平均值──以其中最後一點為例,代表的是一九九○到一九九九年間的均質;灰色線條則是修正後的常態分布狀況。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換言之,一個人想在十九世紀推出一個重大的創新,遠比在二十世紀容易。這並不是因為以前的人受過較好的教育──正好相反,當時能上大學的根本沒幾人──而是因為創新相對較容易,不用是什麼專業的發明家也能搞出個名堂。

創新的高峰,落在一八七三年──大約就是電與汽車時代即將開始的階段。而創新速度的滑落,大約出現在一九五五年之後。相對於國民所得的增加以及在教育上的支出而言,惠普納的資料顯示,我們的創新比十九世紀還要來得少。重要的創新,如今越來越罕見;在這種情況下,為了帶來真正有用的創新,我們必須投入更多錢。這一來,則會使得科技報酬率節節下滑。

沒錯,我們總體的創新數量仍在持續增加中,到任何一家科學研究資料中心逛逛就能得到證明。但是,無論從前面的中位數所得成長的情況來看,或是根據瓊斯對國民所得的解構結果,都顯示大部分的現代創新,都只能為大多數人帶來一點點的好處。

其實從別的統計數據上,我們也能看見相同的趨勢。

在一九六五到一九八九年這段期間,從事研發的人數在美國成長了一倍,在德國與法國成長三倍,在日本則是四倍。但是今天,這些國家的經濟成長明顯慢了下來,每年的專利數量也只是維持平盤。以美國來說,一九九三年所產出的專利數量為五三二○○件,比一九六六年的五四六○○件還要少。整個二十世紀的大部分時間,平均每個研發人員所產出的專利數量都是下滑的。

我們可以這麼說:近年來的許多創新,比較多的是私有財,而不是公共財。這些創新,往往只是讓少數政治與經濟勢力更加坐大,讓他們得以透過遊說活動,從政府那裡榨取更多資源。比方說,要求政府訂出更嚴格的智慧財產權法來保護他們的利益,好讓他們推出只對他們有利、而未必對公眾有利──為私、而非為公──的產品。

與近年這場金融風暴有關的各種所謂的金融創新,則是另一個例子。也許很多人沒有察覺到,這方面的創新,同樣只造福了少數人,卻沒給社會上其他人帶來任何好處。這些年來,金融創新所帶來的利潤全讓一群為數極少的人給攫走,也讓美國的金融界多出了很多富豪排行榜上有名的人。

拿二○○四年來說,美國所得最高的○.○一%當中,「非金融業」上市公司高階主管只占了六%。同一年,收入前二十五名的避險基金經理人所賺的錢,比標準普爾五百指數中,所有成份股的CEO們所賺的加起來還要多。一年賺進超過一億美元的華爾街投資者,人數比同樣賺一億美元的上市櫃公司經理人還要多。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