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擇雅專文:不癡心父母須知

2017-04-16 06:30

? 人氣

親子權力不對等的另一顯例,在胡適《四十自述》。他小時講過一句「老子都不老子呀」,並沒冒犯到誰,只代表他從未因喪父而受到欺負而已。況且10歲腦袋可能以為,用輕鬆口吻來描述眾人皆曰可憐的事實,是一種「我很酷」的展現。胡母卻罵他是不知羞恥:「你沒有老子是多麼得意的事!」還罰他久跪,剝奪他睡眠,應該是把平日因為寡婦身分所受的委屈一股腦全拿兒子出氣,因為寡婦可以施展權力的對象只有兒子而已。以今日標準,好心鄰居應該馬上幫胡適打113家暴專線,社會局可能要幫他申請保護令。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讀書人,在狂風暴襲、寂寞無力的時刻,想想胡適,想想長遠的歷史,但願心中會多一分從容,一分沉靜,一分底氣。
讀書人,在狂風暴襲、寂寞無力的時刻,想想胡適,想想長遠的歷史,但願心中會多一分從容,一分沉靜,一分底氣。

這段的結尾更妙:「如果我學得了一絲一毫好脾氣,(略)如果我能寬恕人,體諒人,我都得感謝我的慈母。」胡母明明脾氣壞,胡適脾氣好,絕不是透過模仿,而是立志要和母親不一樣。胡適變得寬恕體諒,則是年長懂事後,理解了母親當年承受的社會壓力,學會寬恕體諒母親,繼而也學會寬恕體諒所有人。寫這話時的胡適應該已經想通,他那次罰跪那麼久,染上眼翳病差一點失明,母親只是遷怒而已。

我們不知胡適是幾歲才學會體諒母親。大部分孩子在青少年階段,對父母卻都不太體諒,尤其在不想甩父母權力的時候。《紅樓夢》55回,探春對趙姨娘說:「我舅舅早陞了九省的檢點了,那裡又跑出一個舅舅來?」她故意跟趙姨娘強調王子騰才是她舅舅,言下之意是她不認趙姨娘為母。事實上,王夫人對探春再怎麼好,也改變不了她是庶出的事實。探春說那種話,只代表她很想傷害母親。當兒女想要傷害父母,總可以一語命中要害。

這就是親子間第5種不對等:對孩子來說,長大就是長大,大人卻必須學會處理失落感。孩子一心追求自主時,父母懷念的可能是從前孩子哭著要人陪的可憐模樣。關於孩子童年,孩子最記得父母情緒失控時罵過什麼難聽的話,父母印象最深的卻是全家一起出遊。孩子那邊,此時當然一心只想跟情人出遊,或跟自己的妻小一起出遊。

你的失落感,除非孩子具備胡適那等級的體諒心,不然是不能指望他明白的。但話說回來,哪一天他要明白,也不應該是靠你分享。那會是很久之後,不知你已人在哪裡,由他的孩子來讓他明白。就好像你自己,也必須等小孩成年才會明白父母當年的失落感一樣。

*作者為專欄作家,出版人。本文原刊《印刻文學生活誌》四月號,授權轉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