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紹煒專欄:從《資本論》到《父酬者》平等風仍難現

2014-11-18 05:45

? 人氣

全球吹平等風,11月就有2本討論貧富不均、社會流動性問題的重量級著作在台上市,但未來是否能改善卻未必能樂觀。

全球吹平等風,11月就有2本討論貧富不均、社會流動性問題的重量級著作在台上市,但未來是否能改善卻未必能樂觀。

這個月,國內就出了兩本出入於專業與通俗之間、討論貧富差距拉大、社會不平等的重量級著作,引起廣泛的迴響;而從去年至今,資本主義擴大的不平等,更引發許多批評。但重點是:改善空間有多大?悲觀的看是:有,但很小。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今年3月法國經濟學家皮凱提的《21世紀資本論》出版,中譯本在11月中在台灣上市,皮凱提也來台演講及參與座談,引發熱潮;另一本著名的經濟史學家克拉克的《父酬者》11月初在台上市。兩本書同樣是研究的時間跨度達300年以上,地區涵蓋10多到20個不同文化、政治體制的國家與地區;只是前者重點以總體數據為主,聚焦在所得與財富分配的不平等,後者以個體為主,追蹤不同家族數百年的變化,了解「姓氏、階段與社會流動性間的關係」。

可以說這兩本書研究的方法與範圍,分別是總體與個體下手,算是一體兩面。悲傷的是得到的結論差不多:這個世界的財富分配日益惡化,社會流動性亦遠比我們原來以為的低─所以,財富多或有「好爸爸」者,終究強過其它人。

皮凱提通過研究得出最重要的結論是:r>g;r是資本報酬率,g是經濟成長率(皮凱提實際是以g代表一般人工作所得的成長率,但實際上,近年大部份人的所得成長率都還低於經濟成長率)。皮凱提的解釋是:「從長期來看,資本報酬率(特別是頂級資本的報酬率)明顯超過經濟增長率。兩者之差導致初始資本之間的差距一直延續下去(資本持有者只需將資本收入的一小部分用於保持自己的生活水平,而將大部分用於再投資),並且可能造成資本的高度集中。」

這段話的「白話文」,其實也是我們日常生活常說的:「錢賺錢」的速度,遠比工作作得要死快多了。由搞電子業轉行房地產的英業達老闆葉國一談投資房產與土地的好處時說,土地擺在那裡「白天也賺錢,晚上也賺錢」,資本賺錢的性質與速度,也差不多就是這個情況。

皮凱提說兩者的差距一直延續,且資本可不斷再投資,最後會造成資本的高度集中,這段話談的也是投資理財中,大家最熟知的「複利的威力」。他形容「r>g不平等邏輯的積累,製造了驚人且頑強的分配不均」。也因此皮凱提估計,不作任何改變,30年後就有8成的財富集中到1成人的手上。今日,皮凱提的r>g公式,幾乎要跟愛因斯坦的E=mc2同樣有名氣了。

克拉克則是用另一種方式談類似的問題。他承認資本主義經濟中存在著所得、財富及壽命的不平等,而大多數人相信社會流動率是健全社會的基礎,任何一個力爭上游的公民都有機會出人頭地,這樣才能「合理化資本主義經濟的不平等」。遺憾的是他以姓氏、出身、宗族等方式研究結果發現,出身比起所得與教育程度,對個人、家族的階級流動,有超過5成以上影響力。白話文的說法是「靠爸族」最穩當,好出身者有一半以上的機率繼續居上流階級。

喜歡這篇文章嗎?

呂紹煒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