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慶餘專欄:不是大明王朝,是南明王朝

2014-08-25 05:58

? 人氣

前陸委會副主委張顯耀從涉嫌外患罪到洩露國家機密罪,馬政府急於入人於罪的鬥爭手法,已與南明相去不遠。(張顯耀/吳逸驊攝)

前陸委會副主委張顯耀從涉嫌外患罪到洩露國家機密罪,馬政府急於入人於罪的鬥爭手法,已與南明相去不遠。(張顯耀/吳逸驊攝)

張顯耀「共諜案」被高檢署打槍,外患罪辦不成,再朝洩密罪偵辦。總之馬政府就是要辦他「通敵賣國」。原本被許以董事長酬庸的他,只因向媒體哭訴「拔官」草率,幾天之內竟然「孝子變共諜,董事長變叛徒」,罪名日日升高。很顯然,這是「敬酒不吃吃罰酒」,你要難看就讓你更難看。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為了讓張顯耀難看,馬政府甚至連兩岸關係怎麼走下去都顧不得了。即使犧牲兩岸關係、犧牲國家前途,內鬥也絕不手軟,這就是馬氏風格(王金平案同屬這種搞法)。過去大家常說馬政府像大明王朝,其實現在看來更像南明王朝!

大明王朝是因崇禎帝剛愎、多疑、用人不專、行事荒腔走板而亡國。最著名的例子是寃殺袁崇煥。袁崇煥以通敵罪名下獄後,南下赴援京師的袁軍趑趄不前。崇禎緊急派人給祖大壽送信,祖率數萬名關東鐵騎跪地,向北京痛哭喊寃。各路勤王之師驚聞袁惡耗,也士氣大亂,無心再戰。晉陝二路援軍更是潰散回鄉,成為流寇主幹。不會打仗的流寇加入這些正規軍後,從此軍容壯盛,終於演出「李自成陷北京」。

而李自成圍北京時,崇禎命吳三桂入京勤王,吳故意遲遲於途,半路聽到北京城破,甚至寧可投降清軍。這也因吳三桂是袁崇煥舊部,袁的無辜被凌遲對他們那一代抗敵將官,打擊太大、太寒心了!沒人願救崇禎,正是崇禎在位十七年「勤政害民」的惡報。

王金平、張顯耀案的效應,對大多數國民黨立委及舊國安系統而言,某方面也像袁崇煥案之於同代將官,「人人寒心」。但馬政府更像南明王朝,因為大明王朝亡於一個崇禎,南明(主要指弘光朝)則亡於一批「崇禎們」。

照理南明偏安一隅,更該團結向外才對。但弘光帝和支持他的馬士英、阮大鋮等閹黨組成連線,一開始「借虜平寇」,聯合外敵清軍對付朝廷外部反對者。接着不顧得勝的清軍正在南下,又大捉東林黨人(東林黨及閹黨已鬥到大明王朝亡國了,沒想到南明王朝只剩一個小朝廷,兩黨還在鬥),整肅朝廷內部反對者。

「弘光們」的行為激怒了同情東林黨的左良玉,以「清君側」之名起兵殺來,全國震動。但「弘光們」不但不思放人安撫,反而把防備清兵的江北前線武力全數調回,大打內戰,並且說:「寧可君臣皆死於清軍之手,不可死於左良玉之手。」結果在前缐與清軍作戰的史可法屢請援兵不到,只能孤軍奮戰至死。史可法死後,不久南明小朝廷也亡了,「弘光們」果然死於清軍之手!

南明「弘光們」的內鬥內行、外鬥外行,讓人想到馬政府的「國共聯手對付民進黨」,民進黨對付完了再對付黨內同志。馬英九身邊的馬士英、阮大鉞也個個如狼似虎,將爭權矛盾的黨內各派各人逐一安上罪名。最不可思議的是,南明為內鬥而對清軍門戶大開,馬政府也為內鬥而置兩岸關係、置國家前途於不顧:既然認定中共都敢收買我方首席談判代表,當然中共更不可信,兩岸談判也玩不下去了!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