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評析:去華盛頓,佔領國會山(下)

2014-04-09 05:37

? 人氣

2007年9月15日,一個身穿骷髏服裝的示威人士,展示國旗和3780的數字牌,3780為伊拉克戰爭美軍陣亡將士人數(中新社發/邱江波攝/取自騰訊大家網)

2007年9月15日,一個身穿骷髏服裝的示威人士,展示國旗和3780的數字牌,3780為伊拉克戰爭美軍陣亡將士人數(中新社發/邱江波攝/取自騰訊大家網)

上篇文章(《從美國判例看佔領行動的法律定位》),談臺灣學生佔領立法院和行政院,借鑒美國判例談到了對於遊行示威中一些具體行動的判例,結果遭致不少懷疑。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剝離開具體的佔領行為,對於集會、言論和示威過程中的不同做法,可以抽象為依據法律的、消極抵抗法律的、積極觸犯法律的三種,法律不對三種行為做任何道德判斷,而是對於不同行為的具體後果該如何承擔,保護言論與集會自由,以及保護被觸犯的權利之間尋找平衡做努力。

但是,有評論大聲質問,有本事你找一個美國人佔領國會山的案例出來。雖然這個問題沒有對文章的觀點邏輯構成實質質問,但我還真見過佔領國會山的事情。正因為見過,所以反思佔領行為,我認為要承擔首要責任的不是學生,而是立法者、行政部門。

回到2007年,所有憤怒的炮火都傾斜到了時任美國總統小布希身上。在世界各地的左翼集會上,醜化或者侮辱小布希的行動、海報、演講、表演等等,屬於重頭戲,而且比重一定能占到百分之五十以上,無論是戰爭、饑荒還是氣候變化,世界所有罪惡就是小布希直接或者間接造成。理解了這個大背景,也挺好理解為什麼奧巴馬一當選總統竟然就能得到諾貝爾和平獎。

以上是大事件發生的時代背景。有了小布希及伊拉克戰爭這兩個巨大無比的靶子,左翼力量也有了相當民意基礎,和創意無限的活動素材,從而引發繼馬丁·路德、金發表「I have a dream」演說之後,華盛頓特區所發生過的最大集會。集會的主題是反戰,在伊拉克戰爭發動以後,美國已經犧牲了大約3800名士兵,而預估有15萬至60萬伊拉克人在這個期間的衝突動盪中喪生。從2003年伊拉克戰爭落幕起,反戰運動就在不斷地活動著。而反戰的大爆發,終於在2007年9月密集出現了。

2007年9月15日,是「Veterans for Peace」和「The Answer Coalition」兩家組織共同發起的第一次大遊行。按照集會申請,人群將從白宮遊行到國會山。而組織者為了放大活動的效果,發起了一系列的「公民不服從」運動,公開招募志願者參與,包括組織志願者在抵達國會山后實施Die-in的抗爭手法,圍繞華盛頓第一街頭的和平紀念碑附近躺在街頭,模擬屍體象徵那些伊拉克戰爭中逝去的生命——組織者特別聲明的是,這部分是違法的,沒有報名志願者的人可以繼續參加其他的合發抗議活動。

活動當天,當一群老一代嬉皮士們和青年的社會活動家遊行到了國會山附近,現場的激烈程度遠遠超過了組織者的想像。沿著劃定的集會場所,華盛頓佈置了重量的警力在週邊,保護國會山。但是激動人心的人們,為了推動「世界和平」,已忘掉了集會申請的範圍,飛蛾撲火一樣地向員警的警戒線衝過去。小布希這個「十惡不赦」的領袖,以及那些代表了美國正在對人民作惡的議員們,就在眼前,就在咫尺之外的國會山裡,就在員警的警戒線之後。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