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芬專文:馬悅然在峨眉山報國寺

2019-11-05 05:50

? 人氣

「到了『九老洞』得去離廟宇不遠的老洞拜訪九老。洞的最深處只有一座觀音的塑像。走吧!前面是非常陡的『鑽天坡』。別往下看,走累了或者發冷的話,想想『洗象池』的火盆和熱騰騰的『豆花兒湯』!」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報國寺和尚的法名(所謂「上下」)的上字取自臨濟正宗派行詩十二首中的第七和第八首:「能仁聖果」,「常演寬宏」。果玲的一個徒弟是峨眉山金頂寺的方丈常鼎,常鼎的徒弟是演慧,演慧的徒弟是寬能。這種派行系統在佛廟裡所起的作用是很重要的。

「報國寺的山門內有一個比較寬的天井,內門的右邊擱著一個迎接居士的隨緣茶桶。你走進了內門就到彌勒尊佛殿。東西兩邊有兩個月門。月門的後頭有兩個大的天井。天井的後邊有齋堂跟廚房。後面的大殿裡有釋迦摩尼佛跟阿彌陀佛的塑像。大殿後頭走上一個石頭臺階到花園,花園的南邊上另一個臺階到七佛殿。我住的房間在七佛殿的右邊。房間外面有一條走廊,老和尚果玲的房間在走廊的盡頭。從七佛殿後邊可以上高高的藏經樓。」

峨嵋山,報國寺。(取自維基百科)
峨嵋山報國寺。(取自維基百科)

每天早晨,齋堂外面報曉的梆子把馬洋人兒叫醒了。二十一二歲的和尚演智把洗臉的熱水盆跟早飯帶到馬洋人兒房間外面的走廊。走廊靠近欄杆那兒有一張桌子。早飯是粥跟開水蛋(把一顆蛋打在一杯熱開水裡,加一大把紅糖)。

吃了早飯,果玲和尚就到馬洋人兒房間來,在走廊的書桌教他讀書,講兩個小時的課。首先讀的是四書,四書讀完就讀詩,讀《唐詩三百首》、漢朝的五言詩和樂府、魏晉南北朝的詩,果玲和尚什麼都教他。

果玲和尚很有學問,他是浙江人,在武漢大學中文系教過書。傳說他的未婚妻死了,頓感塵緣已盡,就到峨眉山來出家。老和尚不吃素,他不吃牛肉,有時候到廚房自己下廚炒豬肝。他的炒豬肝味美鮮嫩,實為一絕。

馬悅然上峨眉山時沒有帶書來,老和尚教書以前,演智先把詩文抄寫在筆記本上。老和尚教他平仄,馬悅然學習得很快,把筆記本裡的《唐詩三百首》先譯寫一遍,讀通了再重譯。下課以後,他步行去附近的鄉村記錄當地的方言。他很快就發現峨眉山的方言最特殊的現象是,有的去聲字變成入聲字,「四」跟「十」是同音字,聲調特別高。峨眉人說「四十」有一點像蟬鳴的聲音。以後馬悅然寫了一篇論文,以峨眉人的方言來論證19世紀清朝的音韻學家認為去音跟入聲之間有著密切的關係。

演智很怕外國人,他的神色表情不自在,以後才敢問:

「你們外國人坐『灰機』來的嗎?」(演智是湖北人,把「飛機」說成「灰機」。)

「外國人的眼睛是不是可以看穿石頭跟人的骨頭?」

老和尚什麼都教給馬洋人兒,也教他書法寫字。看他實在沒什麼寫字的才華,就說:「好了,好了。」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