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建山專欄:世上苦人多,治國經濟政略該如何?

2019-10-30 07:10

? 人氣

比如,沒有收入來源自然沒有退休計畫;沒錢給孩子注射疫苗,孩子陷入疾病;不識字於是無法看懂拗口的健康保險產品等。普通人所忽略的小消費、小障礙和小錯誤,在窮人的生活中,都可能成為致窮致苦的關鍵問題。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擁有細胞生物學博士學位的《時代週刊》白人專欄作家芭芭拉•艾倫瑞克,在1998年,年屆60時,三次深入美國底層,假扮窮人,做起餐廳女服務生、女傭、公司清潔工和沃爾瑪銷售員;她得以實地發現:窮人之所以貧窮並不是因為懶惰、缺乏毅力,而是環境使其陷入一個難以擺脫的惡循環;一個窮人倘若無法湊出兩個月租金去租公寓,就祇能出高價按周付去租一個房間;倘若祇能租到一間房間,就沒法自己做飯,祇能吃便利商店食物,例如速食、熱狗,比起自己做飯要更貴,而且缺乏營養;倘若因此沒有錢辦健康保險,一旦生病,就得一切胥賴自費。

勉夠維生的「窮苦人環境」

除了這類生活上的陷阱,更大的陷阱在於窮人很難有時間精力得以提升自己,當連續高強度體力勞動消耗了大部分可能思考能力,加上連軸無盡的工作時間,徹底剝奪了自我的愛好;芭芭拉第一次打工,還能每天抽一小時閱讀,但到後來,每天祇能在吃晚餐時,守著電視機放空一會兒自己。

窮人因為維生需要而完全被生活所驅迫,在日常生活之外,在重複性、無提升性工作之外,根本已沒有精力、金錢、毅力安排額外提升自己的工作、學習計畫,以致很難提升自己,對窮人苦人而言,提升自己成為「不急迫,但長期非常重要」與「急迫,但長期不重要」之間的選擇;為短期情況所迫,勢必損失長期利益。

這三獲獎學者透過實證探究貧窮的根源,發現處在貧窮狀態中的人和普通人在慾望、弱點以及理性的層面上,實則並無差異;真正的區別在於,貧窮的境遇,導致窮人接受信息的管道受限,以致往往因為諸多小錯誤,就足以產生惡性循環,一般人所忽略的小消費、小障礙和小錯誤,在窮人的生活中卻成為關鍵大問題。

也就是說,貧窮不是因為懶惰,而是窮人苦人總是活在一個「貧窮」環境而己:這環境中使其喪失了令他們可能作出正確選擇的足夠信息。

然則,更糟糕的是,對窮人群體而言,由於信息管道受限,因而需要擁有更多的技能、更強意志力,以及承擔更多的義務,才能勉強維生過活。

韓國瑜莫忘世上苦人多的「臺灣窮苦人」

在臺灣,似乎窮人苦人也總是生活在一個樣樣都「貧窮」的環境之中,以致當韓國瑜喊出「莫忘世上苦人多」訴求,竟能在社會得到這麼多而廣泛的共鳴迴響,甚至成為今天足以席捲全國的「韓流」主軸之一的原因。

喜歡這篇文章嗎?

林建山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