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從大學停招系組現象看高教隱憂

2019-10-30 06:00

? 人氣

早在2013年教育部統計處指出學生流失的原因,包括有未註冊、休學預期未復學、學業成績、操行、志趣不合與其他原因等,顯示國內大學生流失的問題極為嚴重。(示意圖,蘇仲泓攝)

早在2013年教育部統計處指出學生流失的原因,包括有未註冊、休學預期未復學、學業成績、操行、志趣不合與其他原因等,顯示國內大學生流失的問題極為嚴重。(示意圖,蘇仲泓攝)

教育部日前公布「一般公私立大學109學年度總量增設調整核定表」,明年度全台大學預計新增97系組、停招59系組、裁撤48系組、調整48系組。據統計,明年停招裁撤占比為3.79%、今年4.55%、去年3.03%、前年4.87%。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依據教育部統計處(2018)資料顯示,我國廣設大學制度於93學年邁向普及,升讀大學不再只是向少數菁英開放的窄門,而是廣收來自社會各種不同領域、背景、程度及專長的學生。雖然國內大學錄取率近乎百分之百,但自大學中休、退學人數卻始終居高不下。以104學年度而言全國高等教育退學學生人數為65,396人(不含碩博士班) 佔該年高等教育總人數6.31%,乃至105學年度,全國高等教育退學學生人數攀升至67,460人(不含碩博士班),佔該年高等教育總人數6.64%。

畢業,大學,大學生,高教。(取自pixabay)
儘管社會給90後貼上許多標籤,包括厭世代、魯蛇世代、青貧族、佛系青年等,但他們比刻板印象更務實。(取自pixabay)

早在2013年教育部統計處指出學生流失的原因,包括有未註冊、休學預期未復學、學業成績、操行、志趣不合與其他原因等,顯示國內大學生流失的問題極為嚴重(教育部,2013)。受我國廣設大學政策影響,造就人人可就讀大學,卻形成大學錄取無鑑別度,成就了教育品質下降,文憑貶值的現實狀況。大學生對所讀科系是否真是自己有興趣的懷疑,以及畢業後就業順利與否的擔憂,就實際層面而言,與其背負沉重學貸得到一張對將來沒有保障的文憑,不如先進入社會工作才是更為明智的選擇。在升學大學教育時,能否可與未來的職業作結合,成為現代年輕人審視的重點。而近10年的年輕人即所謂的「90後」,表現了較上一代更加務實的性格。

「1990年到2000年出生的90後世代,目前年紀最大的已經29歲,即將30而立,年紀最小的剛好剛進大學,儼然已是大學與社會的最強新生力軍,這群年輕世代究竟在想什麼?為找出世代間的價值位移,《遠見》發起「2019青壯世代大調查」,結果發現,儘管社會給90後貼上許多標籤,包括厭世代、魯蛇世代、青貧族、佛系青年等,但他們比刻板印象更務實。這群人成長於數位時代,每個人都是一個「自媒體」、有能力為自我發聲;另方面,彼此的異質性也甚高,以各種「我」的風貌存在,誰也無法代表誰,堪稱「我世代」。……近六成青壯族群固定儲蓄或投資理財,比率明顯高於歐美國家,可能源自對未來的焦慮與不確定感,也影響了工作觀。」(遠見雜誌,2019年2月25日)

從報導中可以窺見90後的「我世代」,出於對未來的不確定感與焦慮,因此願意更務實面對自己的人生,也由此影響工作觀及選擇職業的問題。在青少年階段者會因為本我在生理性別發展以及自我在心理轉型發展(所謂轉大人更是心理向度問題)之雙重動力所形成新的存在壓力下開始對於超我產生反作用力或即所謂叛逆期之出現。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