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沒有學弟妹、連母校都消失的時代

2019-09-27 07:30

? 人氣

學弟妹沒了,連母校都可能消失;陽明大學與交通大學通過合併。(取自Hw7229@wikipedia/public domain)

學弟妹沒了,連母校都可能消失;陽明大學與交通大學通過合併。(取自Hw7229@wikipedia/public domain)

本周教育部公布核准105個大學系所停招,媒體以「學弟妹沒了」為標題貼切的呈現此新聞;但相較於「學弟妹沒了」,更淒慘又難過的應該是連母校都沒有─這是現在正在發生、未來必然增加的事件。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日前教育部核定109學年度一般大專校院的105系所停招、裁撤,其中57個停招、48個裁撤,而所謂的停招基本上就是裁撤前的序曲、過度期,除了這105所系所外,如果108學年新生註冊人數未達核定名額的30%,學校申請109學年停招─目前合計有一校2個研究所申請,因此正確的數字應該是107系所裁撤與停招。

雖然在裁撤的同時也有97系所增設,但這些增設的系所多尋找「市場定位」的新嘗試,失敗機率非常高,因為國內大專院校系所的整體趨勢就是朝向裁撤與停招增加發展,其頹勢已難挽回。

而系所裁撤未來必然會持續增加的遠因,在20多年前大幅擴充高教時已種下;近因當然就是少子化衝擊日益發酵,而且是「方興未艾」─依照教育部的數字,台灣各大學大一新生生源逐年下降,且在這幾年進入階梯式的「斷崖期」,從108到111學年度,總降幅高達25.7%─等於一口氣少掉4分之1的學生,降幅最大的一年則是109學年度,減少人數高達2萬4,000多人。

國內教育體系受少子化衝擊已超過10年,但最強烈的衝擊波到達高教體系,則是近幾年的事,而這3-5年的情況特別慘烈,原因可回頭從18-20年前的新生兒人數去找。在民國89年當年,新生兒人數30.5萬人,在此之前的10年間,人數大致在32萬左右浮沈,最低的一年是27萬人;當然,更早在民國71年前,新生兒人數可達40萬人。

但90年當年人數跌到26.0萬人,91年再跌到24.7萬人,92年下探22.7萬人─這些年出生的新生兒,大概就是這幾年要進大學的新鮮人,短短幾年人數如此斷崖式的崩跌,高教體系當然招生辛苦。從94年之後至今,每年新生兒人數就在20萬人上下,再也上不來、回不去了。

也就是說,現在有107系所裁撤、停招,只是一個開始,未來還會有更多裁撤、停招的系所─如果連所謂的國立大學等「頂大」都有不少系所的碩博士班招生要掛零,其它後段班、既無職場前瞻性又無特色的系所,就只能等著「審判日」的來臨了。而且基本上整個趨勢已回不去,高教再也不會有學生人數增加、復甦的一天。

不過,這些系所被裁撤、「學弟妹沒了」者恐怕還不會最慘的一群,還有不少人會碰到的是連「母校都消失」─這幾年已「退場」或已確定要退場的大專院校包括高鳳數位內容學院、永達技術學院、高美醫專、亞太創意技術學院、南榮科技大學等,這張名單一定會繼續增長,那些在後段班的私校是高危險群。

因學校退場而「母校消失」是比較淒慘,但不僅是後段班學校要面對此命運而已,即使是國立大學或所謂的「頂大」,也在因應高教、產業、世局的激烈競爭與變動下,為提高競爭力而尋求合併機會─上周三,同為國立大學、且皆屬國內頂尖大學的陽明大學與交通大學,兩校的校務會議通過合併計劃,雖然新校名「陽明交通大學」讓兩家名字並存,但以公司合併的觀點看,交大其實是「消滅公司」,曾經為台灣培育無數電子產業菁英的交大校友,應該算是碰到「母校消失」。

這種國立大學間的合併,3年前就已有清大合併新竹教育大學、去年在高雄的3所國立科大合併為高雄科技大學,推動中的合併案則有中山大學與高雄大學的合併計劃,台科大與屏科大、雲林科大的三所科技大學合併。當然,還有更多曾經被規劃、推動,後因故停止的合併計劃,未來隨著大專院校招生越來越困難、存續出問題後,都可能死灰復燃。

未來幾年,裁撤的系所會增加,消失的大學也會持續出現─情況差的是直接倒閉退場,狀況好點的是被併掉。這是一個不僅「學弟妹沒了」的歲月,更是「母校消失」的時代,大家準備好迎接它了嗎?

喜歡這篇文章嗎?

主筆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