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大專院校172系停招,冰河後仍有大海嘯

2018-12-07 07:20

? 人氣

大專院校172系停招,從許多數據看,冰河後仍有大海嘯。(呂紹煒攝)

大專院校172系停招,從許多數據看,冰河後仍有大海嘯。(呂紹煒攝)

國內高教經過幾年的冰河期後,今年開始迎來海嘯:根據教育部統計,108學年度全台大專校院共有172個系所停招,這堪稱一次小型的高教海嘯,因為未來還有更大的海嘯等在後面;雖然這次停招有不少是進修部、在職專班,大學部相對不多,但很快停招就會擴及大學部了,可列為「瀕臨絕種」的科系名單仍一長串。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根據教育部資料,108學年度全台大專校院共有172個系所停招,一般大學共有96個系所停招,技職校院則有76個系所,以碩博班及在職專班停招較多,學士班停招較少。停招科系中,除了交大是為整合「大電機系」而有熱門科系停招外,大部份都是少子化帶來的衝擊所致,雖然私大科系停招是大宗,但也有國立大學或甚至頂尖大學的科系停招。其中蘭陽技術學院最淒慘:原本有7科系,停招6系後只剩下餐旅管理系一個科系繼續招生。

對172系所停招,教育部的反應是認為「大學因應國家需求和社會發展,增設和調整系所是常態」,這話說得沒錯,直白的講其實就是大學系所也要根據就業市場需求調整,否則學生念了4年畢業卻求職處處碰壁,所學與專長市場毫無需要,對學生而言是浪費4年生命,對社會而言是浪費高教資源,這種科系終究難以存活。也因此,108學年度也有新增49個系所,其中有13個與人工智慧(AI)、資訊安全相關。

不過,教育部沒說的是:增減之間還是以減少為主,而且這會是未來的主流趨勢。少了172系所、增加49系所,整體而言還是減少上百系所,再回頭看資料,這種減系、減班、甚至最後要「減校」已是難以挽回的趨勢;這次減172系所只是小海嘯,未來高教已註定要有砍掉更多科系、更多學校退場的大海嘯來臨。

大海嘯註定要來的原因就是:少子化。目前大學在校生(含大學部與研究所)大致上是民國83到89年出生者為主;民國71年以前,每年出生人口大致都能維持在40萬以上,之後一路減,現在大學「主力」的前半部(83-86年)新生兒人數還有32萬以上,但87年則一口氣掉到27.1萬人,接著就是幾乎都在「2字頭」。再4、5年後的大學新生要入學時,主力是在94年左右出生的新生兒,當年新生兒人數只有20萬,如果拿86年比,等於少掉3分之1。在此之後一直到今日,新生兒人數穩定在20萬元上下─99年甚至出現16.6萬人的新低點,展望未來也不可能大幅回升。

這代表的是:4、5年之後,高教要迎來更大的海嘯,而且「存續期」極長,幾乎是「綿綿無絕期」;每年進大學人數少了3分之1後,除非能從境外招來大批學生就讀,否則許多學校、科系,都將因招不到學生而必須停招關門。要多招境外生,但現在陸生持續減少;要增加在職進修者,在大學畢業生越來越多之後,進修班的市場減少,這次停招的系所有不少就是給社會人士進修的進修部、在職專班。

在此之前,事實上已有不少現象看得出端倪。2個月前,教育部核定的108學年度碩博士班招生名額,已出現全國共113個博士班招生人數低於1人,其中37系組博士班招生名額「掛蛋」;碩士班招生員額有49個系所被裁定0人的結果,其中包含台清交成政等所謂頂尖大學。這些招生低的碩博士班系所,其實也是未來可能停招的「種子」。

此外,這2年已出現大專院校倒閉關校或如康寧大學「自願」降回專科的案例,未來這種案例會不斷增加。所謂的「馬太效應」(強者越強,弱者越弱)在高教領域會更明顯;少子化後,未段班學校與科系會更難招到學生,也更難有資源提升學校信譽與教學品質,結果又因此更難招生而陷入惡性循環終而崩潰。

面對幾年後註定要來的大海嘯,教育部能作的事其實不多,大概就是作好「退場機制」,讓必須退場的學校、系所順利退場、減少外溢代價;對還在運作的學校與科系,就是儘量作好教學品質的要求與把關。至於各校─特別是未段班者,面對終會來到的高教大海嘯,除非能努力擠到中段,否則只能自求多福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

主筆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