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新聞》 離岸風電,台灣2500億世紀賭局

2019-10-23 15:00

? 人氣

將離岸風電產業的關鍵技術根留台灣,是蔡政府很大的挑戰。(資料照,取自上緯官網)

將離岸風電產業的關鍵技術根留台灣,是蔡政府很大的挑戰。(資料照,取自上緯官網)

十月十二日,世紀集團於台北港南碼頭舉辦離岸風機的水下基礎基樁對接儀式,向來將離岸風電發展視為其任內重大政策的總統蔡英文特地到場,見證台灣本土第一支基樁誕生。致詞時,蔡英文特別提到台灣能源轉型一路走來不容易,離岸風電不但要本土化,未來還要籌組國家隊走向國際,同時創造新能源、新商機與新就業等三大契機。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蔡英文話說得信心滿滿,但各界對風電前景的質疑聲浪卻不斷。尤其因離岸風電國產化政策而導致的偏高躉購費率備受批評,更成為擁核團體狂轟的焦點。

台灣相關企業,包括中鋼、東元、先進複材等,過去投入風機領域的成果並不盡理想。在產業基礎薄弱的情況下,蔡政府打出國產化的訴求,某種程度勢必增添如期蓋好風場的風險。未來如何將離岸風電產業的關鍵技術根留台灣,並且將產品輸出給鄰近的亞洲國家,則是更大的挑戰。

總統蔡英文將離岸風電發展視為任內重大政策。(總統府提供)
總統蔡英文將離岸風電發展視為任內重大政策。(總統府提供)

國際社會的綠電,多數排除核能

擁核團體為了重啟核四,常拿核能發電成本與離岸風電發電成本比較,大肆批評台灣在離岸風電遴選契約的二十年內多付出上兆元費用。然而,以英國欣克利角C(Hinkley Point C)核電廠新建計畫為例,這個於二○一五年由中、法聯手投資的核電廠,預算不斷追加、工期不斷延後。如果再將核電除役的成本算進去,核能發電究竟較離岸風電發電成本便宜多少,恐怕是個問號。

更重要的是,縱使重啟核四,核四這台拼裝車要追加預算並安全運轉,依照經濟部的說法,恐怕沒有花個六、七年很難順利辦到。尤其在台商回流、投資設廠增加後,寄望核電根本趕不上台灣用電需求的增長。

不過,無論是工期或者發電成本,都不是民眾在看待能源轉型議題時需要過度專注的焦點,還必須得從國家長遠的發展,方能理解再生能源發展的急迫性與重要性。

台灣大學社科院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總計畫主持人周桂田指出,台灣民眾應該從更宏觀的角度來看待整體能源政策的規畫、發展。台灣內部對於能源政策的正反辯論,似乎與國際的發展趨勢有所出入,國際是要求你要減碳及用綠電,雙重施壓。這裡所提到的綠電,其實多數是排除核能發電。例如,包括Apple、Coca-Cola、Facebook、Google、IKEA、NIKE等,至少全球上百家知名企業所加入的RE100,就將核能排除在綠電之外。

風電開發商國產化下單大車拚
風電開發商國產化下單大車拚

離岸風電躉購費率屢屢被質疑

「這些大廠不單自己本身使用再生能源,也要求供應商必須使用再生能源。面對全球產業新的發展趨勢,台灣要不要核能是一回事,但台灣啟動能源轉型太遲了一些,所以未來再生能源轉型的速度勢必要加速。」周桂田還補充道,歐盟幾個主要國家發展再生能源的態勢已十分明確,將來要是歐盟指令一下,要求進入歐盟的產品必須是靠綠電生產,台灣產品若因此進不了歐盟,殺傷力是非常大的。

而離岸風電就是台灣目前綠電所寄予重望的。經濟部估計到二○三○年,綠電占全國發電比約可達到二五%,其中新增的一八○億度離岸風電約占全國發電比五%。

美國德州大學阿靈頓分校電機系教授李偉仁指出,需要政府永遠支持與補助的發電方式,通常是無法永續發展的,很明顯的,離岸風電並不是這樣的方式。只是離岸風電屬間歇性能源,要做為一個穩定的電力供應來源,當然有很多問題要克服。重點是,再生能源的發展已經是個不可逆的趨勢,關鍵應該是如何去克服及控制這些問題,而不是去逃避這些挑戰。更何況台灣還有許多優質的離岸風電風場。

相較於馬英九執政時期,蔡英文選擇正面迎戰能源轉型的挑戰。只是在能源轉型的大架構下,蔡政府將離岸風電產業國產化政策這樣的使命放進去,難免有點承擔太重,甚至壓垮自己。離岸風電躉購費率屢屢被質疑,反映的就是這樣殘酷的事實。

工業局設定的離岸風電核心製造能量
工業局設定的離岸風電核心製造能量

激進擁核者深知,一旦離岸風電順利在台灣發展成功,隨著發電成本不斷降低,假以時日,核能在台灣恐再無立足之地。因此,放大每個離岸風電的疑點,追著躉購費率偏高的點窮追猛打。不過,縱使是支持再生能源發展,而且認同躉購費率機制設定有助於加速風場建置的人,恐怕也無法一面倒地支持經濟部「躉購費率合理」的說法。

花錢交學費,讓開發商甘願國產化

台灣金融研訓院董事長吳中書、中華經濟研究院助理研究員葉長城與陳馨蕙、分析師鄭睿合等人合作的研究報告便指出:「台灣相對國際為高之躉購費率,係吸引許多歐洲廠商來台設點或投資的主要原因之一。」

專家指出,如果能源局將遴選與競價放在同一個年度,兩者顯著的價格落差,導致外界誤解台灣被國外開發商當「凱子」,這是蔡政府在制定離岸風電政策時犯下的第一個錯誤。而經濟部硬性規定離岸風電國產化的許多細項,很可能就會是即將犯下的第二個錯誤。

整個離岸風電國產化的方向,是經濟部從一七年第三季到第四季,召集開發商、風機商、台灣製造業者等,經過七十六場綜合座談會議後擬定。經濟部工業局副局長楊志清說,離岸風電國產化並非經濟部閉門造車。而就離岸風電建置的成本結構來看,經濟部的大方向看起來並沒有太大問題;然而,卻有廠商以專利為由,拒絕落實國產化承諾,逼使經濟部長沈榮津不得不撂下重話:「開發商不符合規定就out,要是無法開發也會有遞補方案。」

亞洲各國離岸風電目標
亞洲各國離岸風電目標

沈榮津話說得漂亮,但外界卻不免擔憂「陣前換將」會影響風場建置時程。畢竟台電二期離岸風場近期開標三度流標,業界都認為應與國產化因素有關。因為得標業者若無法落實國產化目標,將面臨台電高額的罰款。

「開發商在價格略高但還算合理的情況下,願意支持政府國產化政策,經濟部很感謝!」楊志清如此表示。但據側面瞭解,有些國產化項目的價格不是略高,而是高得有點離譜。但開發商也知道自己拿到的躉購費率,早已納入某些國產化的學習曲線成本,所以很識相地接受。

提高躉購費率幫國內業者打亞洲盃

離岸風電開發商A公司主管表示,如果一開始就採用競標,而不考慮國產化,台灣風場每度的建置成本可能落在三.五至四元之間。

依照這位風電公司主管的說法,以國際能源招標案件普遍預設的一二%內部報酬率(IRR)推估,台灣合理的躉購費率應該落在三.九元到四.五元之間。很顯然,政府在已核定的每度五.五躉購費率上,至少拿出一塊錢用來提高國內供應鏈的建置能力。二十年換算下來,若依能源局估計,離岸風電每年發電三六○○小時,三.五GW每年發電一二六億度,蔡政府大概從所有民眾的口袋裡拿出二五二○億元,協助國內相關業者打亞洲盃,甚至是世界盃。

經濟部預期2025年離岸風電發展效益
經濟部預期2025年離岸風電發展效益

從一九年開始計算,十年之內,台灣新增的離岸風電裝置容量,將是亞洲除中國之外,第二大的離岸風電市場,而且可能比日本及南韓加總起來還要多。這促使沃旭(Ørsted)、丹麥哥本哈根基礎建設基金(CIP),以及剛到台灣投石問路的全球第二大離岸發電開發商英諾吉(Innogy)等,都以台灣做為亞太的營運總部或重心。因為跑得比別人早、快,台灣在離岸風電國產化的確有機會。

A公司主管分析,國產化可切成兩大塊來看,風機是一大塊,其他設備是一大塊。風機這一塊,國產化最後的目標應該是:爭取到西門子歌美颯(SGRE)或三菱重工維特斯(MHI Vestas)這些國際大廠在台灣設立亞太的生產基地。如果能做到這樣,越南等亞洲國家所需要的風機,其中一些關鍵零組件就會用到台灣供應商的產品。反之,若這兩家重要供應商都沒有在台灣設立風機生產基地,可能在風機這塊,台灣就完全沒有機會參與海外的市場。

至於風機以外,包括船舶、機電、基礎設備等,目前看來,台灣能參與海外市場的機會並不大。

干涉市場機制協助國產化

越南也有自己的石油探勘產業,海事基礎工程並不輸台灣,甚至還贏過台灣,工程技術包括船舶等都比台灣優秀,商機大概都會被當地廠商吃掉,台灣廠商想拿到訂單並不容易。

開發商B公司主管則認為,每個國家的產業強項都不太一樣,歐洲國家在發展離岸風電時,通常都是在自由市場機制下發展國產化。反觀台灣,卻是在干涉市場機制下進行國產化。想要在有限的時間及市場下,於許多預先設定的項目上強力達成國產化目標,這是全球劃時代的創舉,但也挺危險的。

開發商C主管則指出,歐洲國家在推動離岸風電國產化時,通常只針對在地化採購金額比率做限制,然後透過市場機制,讓訂單流入具有競爭力的國內廠商手中。風場建置其實有很嚴格的時程管控,任何一個環節出了差錯,就會影響完工時程。這些國產化的台灣廠商必須成功,否則除了耽誤風場的開發時程,還可能面臨巨額罰款。

從本土風電產業相關廠商的現狀可以看出國產化的挑戰不小。例如,做離岸風電探測的銓日儀、中鋼轉投資的水下基礎製造商興達海基,無法吃下所有開發商訂單,而穩晉原本有意投入海纜國產化,卻半途打退場鼓。至於台達電有意願也有能力參與風機功率轉換系統,卻不得其門而入。看來經濟部所辦的七十六場座談,形式意義似乎大於實質意義。

風機(含安裝)及水下基礎成本占比高
風機(含安裝)及水下基礎成本占比高

蔡政府在賭一個美好的願景

A公司主管說,究竟是要能源轉型還是要發展產業,每一個國家的抉擇都不太一樣。這一點,日本跟南韓就看得很清楚,知道縱使政府出手,產業也未必能發展起來;就算真的把產業扶植起來了,規模似乎也不是那麼大,這種投資並不划算。台灣政府希望兩頭抓,反而將自己逼入困境。

不過,要真是讓蔡政府成功了,不單國內離岸風電供應鏈將打亞洲盃,參與專案融資的台灣金融業者,很可能也會跟著開發商與供應鏈業者一起走出去。這就是一場二五○○億元的大賭局。

➤更多內容請看新新聞

本篇文章共 2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195

喜歡這篇文章嗎?

林哲良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