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有工作經歷,為什麼中年求職困難重重?錯未必在自己,大環境可能是主要原因!

2019-10-23 11:54

? 人氣

台灣社會對中年失業現象之普遍缺乏認識,也缺乏警覺,從這則案例即可得知一二。一名大學生在PTT提問,父親今年60歲,被公司無預警失業之後,求職四處碰壁,家庭經濟陷入困難,他問大家:「我要不要輟學工作,幫助家人度過難關?」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後面回應熱烈,內容卻是讓我差點從椅子上摔下來,這才發現,很多人對中年失業相當「無知」,這會造成嚴重後果,像是對就業市場的殘酷缺少現實感﹑對自己生涯發展的判斷失真,做錯布局與選擇,錯失還來得及挽救的第一黃金時間,最後可能走進死胡同,在中年時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以下歸納出這些人的4種反應:

第一種反應,有人質疑大學生的父親工作不認真,或造成嚴重錯誤,以致被失業。

第二種反應,有人感到奇怪,大學生的父親工作30多年,應該賺夠錢、存夠錢,怎麼還要為家計煩心﹖

第三種反應,有人說不對啊,大學生的父親有多年資歷、人脈,一定找得到工作,除非他在業界的評價很差。

第四種反應,有人提起自己的父親早已退休,每天遊山玩水、逍遙自在,因此萬般不理解60歲已經七老八老,為什麼還要工作?

我想,只要人到中年,經歷過職場的高低起伏,就會對這些回應感到驚駭不已,可是這些人多半年輕,一點都不能責怪他們無知,主要還是整個社會昧於事實、不揭開鍋蓋討論的結果

不要說年輕人,即使我的朋友50多歲,在丈夫失業之後,反應一樣不解、態度一樣幼稚,責怪先生應該脾氣好些、跟大家相處愉快,就不致被老闆討厭,落得失業的下場,否則為什麼不是別人被資遣,所以一定是先生有錯在先。可是令人不解的是,她似乎忘掉,自己5年前在職場被軟硬兼施逼退、天天以淚洗面的那個月……

失業了,一定是中年人自己出了錯嗎?未必!在台灣,環境因素占的比例不小。勞動部在2018年調查,發現年齡是就業歧視原因的第一名,如果男性的容貌在歧視上的得分是1分,年齡則拿5.5分,可見得年齡造成失業的嚴重性。統計數字是政府做出來的,官員心知肚明,但是他們的做法不外乎兩種:

定時舉辦論壇,大家討論討論,表示有在關心。

在各地設立就業服務站,給失業補助,以及辦理就業講座、職業培訓、協助找工作。

讓我們來看看各國退出勞動市場的平均年齡,就知道成效如何!因為上述這些做法無不事後補救,可是到了失業階段,中年人要再找到工作就困難重重,因此事務補救就是事倍功半、效果不彰。

台灣:男性63歲、女性61歲

日本:男性70歲、女性69歲

韓國:男性72歲、女性72歲

美國:男性67歲、女性65歲

本篇文章共 2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400

喜歡這篇文章嗎?

洪雪珍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