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正被取代,去東南亞求職正夯!28歲台灣人外派印尼當主管,年薪破百萬

2019-06-19 16:00

? 人氣

旭榮黃莊芳容(左起)、新纖吳東昇、聚陽周理平與遠東徐旭東等紡 織巨頭平日低調,卻為找尋南向新血,44年來破天荒聯合徵才。(攝影/駱裕隆)

旭榮黃莊芳容(左起)、新纖吳東昇、聚陽周理平與遠東徐旭東等紡 織巨頭平日低調,卻為找尋南向新血,44年來破天荒聯合徵才。(攝影/駱裕隆)

30年前,台商拎著一卡皮箱,率先搶灘東南亞;20年前,他們再帶著一批台灣幹部,西進中國;現在,他們鎖定台灣的年輕人,打造一批「新台幹」大軍,重回東南亞!

為什麼是現在?因為這群老台商、老台幹是戰後嬰兒潮世代,都已5、60歲,培養新台幹,為的是10年後,當他們退休,年輕人能夠接班。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為什麼在東南亞?因為這裡正逐漸取代中國「世界工廠」的地位,加上內需市場興起,要打天下,需要年輕生力軍。

為什麼找台灣人?因為中國「紅色供應鏈」隨美中貿易戰出走,在海外台廠旁,跟著蓋起新廠,並高薪挖角台商裡的陸籍幹部,台商改用台幹,較為放心。

根據104人力銀行統計,東南亞管理工作職缺5年來增加87%,但中國反而下降9%。該調查也顯示,企業找的「新台幹」越來越年輕,從5年前的35歲,到去年提出的人才需求年齡,已經低於30歲。甚至,東南亞管理職的平均月薪8.26萬元,也比台灣的4.9萬元高。

台商告訴我們,到東南亞工作的年輕人,有三種面貌:二代、創業家,和打工仔。

在東南亞各地,台商組織已經分流:一邊是由5、60歲老台商組成的「台商協會」,另一邊是由3、40歲組成的「二代會」或「青創會」。台商協會平常聯絡,用的是電子郵件、傳真機,聚會是喝茶吃飯,聊的是工廠、勞力;但二代會或青創會用Line或微信拉群,聚在一起是開座談會,最常問的問題是,「這裡哪有好的投資機會?」這群二代新台商,要在東南亞闖出一番新天地,正在布建自己的新台幹部隊。

「年輕人願意到東南亞的,多半因為這裡經濟發展雖比台灣慢了5年到10年,但土地是台灣好幾倍大,」資策會顧問、前宏碁外派馬來西亞主管曾慶廉指出東南亞的發展潛力,他觀察「年輕人較不會像上一代短視,賺了幾年就想走。」

台商二代看上東南亞市場的龐大內需,打工仔則看到廣大的舞台。兩者的差別是:二代有錢、有人脈,可以做不動產、金融投資生意;但來打工的新台幹,要賺的是高工資,存更多的錢。其實對新台幹而言,賺錢只是其一,賺資歷則是其二。「以我這年紀,不見得能在台灣管個小團隊,但我在越南,有機會當主管,」在越南旭榮擔任採購的葉芸瑄,是7年級生,在台灣職場超過10年,都沒成為公司主管,但來越南1年,已管理5位越籍員工。東南亞外派的經驗,在他們的履歷表上燙金。「如果有海外經驗,即使後來再回台找工作,不但更容易找,薪水甚至可以拿得跟國外一樣高」聯電人資經理劉怡欣指出。

在亞洲最大電商旗下部門、派駐在印度市場的負責人許詮,28歲,薪資已突破百萬元的天花板。「我每換一份工作,薪水接近漲兩倍!」許詮不否認,選擇外派,就是為賺錢。在台灣,當上高階主管,年薪不過約200萬元,薪水要往上翻,只能往海外找。

中國高速經濟成長,走了20年,碰到瓶頸,前進中國的台青,漸漸退燒;取而代之的,是卡位東南亞的新台幹。東南亞就像早年的中國,高經濟成長至少可再走十年,新台幹將是首批受惠者,也是下一代台商征戰新市場、能建起牢固革命情感的先鋒部隊。台灣年輕人的新機會,就在眼前!

作者/馬自明

本文獲授權轉載自《商業周刊》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