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文哲開課教兩種細胞死亡 用醫學解釋改革為何被罵翻

2019-06-14 19:30

? 人氣

柯文哲YouTube近期推出自製網路節目「這,就是科學」。(取自柯文哲臉書)

柯文哲YouTube近期推出自製網路節目「這,就是科學」。(取自柯文哲臉書)

台北市長柯文哲官方YouTube頻道粉絲近40萬,近期推出自製網路節目「這,就是科學」,12日晚上釋出首集,以醫學的概念,用細胞解釋「改革為何總是被罵?」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柯文哲開宗明義表示,市長每年都要編預算,然而市府預算卻越來越「臃腫」,主因就是不斷開啟新計畫,局處首長就會來要人、要錢,但從沒有人反映那些計畫室執行多年,已經不需要、應該被取消或合併。過時的計畫預算沒有被取消,但新計畫的預算不斷增加,導致預算愈來愈龐大。柯文哲指出,他後來發現,最困難的是舊有的事物跟思維,要如何取消才是大問題。

柯文哲以醫學舉例,細胞死掉分為兩種,一種是「Necrosis」(壞死),例如被外力破壞,像是拿鐵鎚敲指頭,使指頭的細胞爛掉壞死,會引起強烈的發炎反應;另一種則是「Apoptosis」(凋亡),是細胞有規劃的慢慢萎縮,其細胞膜沒有破裂,因此不會引起發炎反應,例如蝌蚪在成為青蛙的過程中,尾巴便漸漸消失,就是屬於凋亡。

他指出,年金改革引起許多人抗議,就是一個屬於「Necrosis」(壞死)的例子。這個道理也讓柯文哲理解到,「改革最大困難永遠不是建立新事物,而是如何讓舊有事物,按照時程消失。」他以細胞比喻社會,若規劃性地進行改變,內部問題就不會外部化,民眾就不會舉白旗、拉白布條抗議。

柯文哲以台北市政府推動E化為例,因為需要花錢買平板、裝網路,因此他想到可以將E化費用和報章雜誌的預算合併「流用」。他指出,雖然現在很少人看報紙,但若是貿然取消訂報,恐怕會引起反彈。因此採用預算合併的方式,可以慢慢將花費轉移到E化項目,報章雜誌的預算自然而然會減少。採取「流用」的方式,比起停用、減用,更能推行政策,讓舊有運算平順推移,不僅解決預算臃腫的問題,也可以提高民眾接受度。

喜歡這篇文章嗎?

陳奕安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