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很好奇,政大是台灣名列前茅的學校,對基礎學科的成績要求也非常高,而當年指考英文只有二十分的我,是怎麼考上政大研究所的呢? 其實,我的人生並沒有規劃過要念研究所,也沒有確定的志向。我只是抓住了一個機會,奮力一搏,才有了這個經驗。對於一個成績平平、大學也沒什麼突出表現的學生來說,如果沒有找到真正想鑽研的方向,繼續念研究所可能只是在浪費時間和金錢。
指考英文20分也能考上政大研究所?她揭密「逆襲心法」:隱藏弱勢、放大優勢!
大三那年,我的一位高中好友提到他想考政大廣告研究所。當時,我對於畢業出路也沒有什麼明確的目標,只是秉持著不想錯過的心態,既然朋友提出了這個方向,我也來研究看看。結果發現,它比我大學念的資訊傳播更專精,而且考上政大也會是一個光宗耀祖的里程碑。基於這些原因,我決定和朋友一起準備考政大廣告研究所。
但是,我從政大廣告研究所的招生簡章中發現,筆試占比八○%,其中英文占比二○%。如果想要通過考試、進入政大,就必須克服英文這一關。很多人問我為什麼不選擇推甄,但推甄比較適合那些在大學期間已經為了考研究所準備了很多備審資料、並且有強大背景的學生。而我大學期間沒得過什麼獎項,也沒有相關的作品和經驗,選擇推甄基本上是自尋死路。
我自己評估,這次考上的機率應該相當低,於是也做好了落榜的準備。二○○九年十二月的一個晚上,當時天氣已經轉涼,我獨自待在狹小的套房裡,埋頭製作畢業作品。突然間,我腦中閃過一個念頭:「如果我對互動裝置這麼有興趣,為什麼不考互動相關科系,而是考廣告系呢?」這個念頭像是挖掘到了內心深處的志向,讓我立刻翻開招生簡章。這個偶然的想法,讓我踏上了改變人生方向的第一步。
策略性選擇:政大數位內容碩士學程,讓「專業優勢」彌補「英文弱勢」
我發現,招生簡章把新聞系、廣告系和數位內容學程放在一起介紹。一開始我並沒有太注意數位內容,但仔細閱讀後,發現裡面的描述與我畢業製作的領域非常相似。我又查了學程官網,看到「結合傳播與資訊科技,提供了發展數位敘事、互動研究、新媒體藝術、新媒介科技創新的優質環境......」,這些描述正好打中了我的心,這不就是我一直想鑽研的領域嗎?而且學程規定畢業必須找兩個指導教授,一個是資訊領域,另一個是傳播領域,這對我來說非常新穎,也覺得這絕對會是未來的趨勢。
我還看到政大數位內容的教授名單,居然有業界知名的互動裝置大師,因此我決定要全力以赴準備這次考試。我繼續認真看了數位內容碩士學程的分數結構後,發現英文只占一○%,專業知識、口試和書面審查的占比更高。這讓我非常興奮,因為這意味著我的專業能力可以彌補英文的不足。同時,我也在思考,既然決心要考研究所,是否應該多試幾所學校?
(相關報導:
大學1科系不再吃香,「不是中文歷史」,多所大學停止招生,老師學生集體失業
|
更多文章
)
除了政大數位內容,我還對北科大的互動媒體設計研究所和北藝大的新媒體藝術學系碩士班感興趣。這兩所學校都是業界前輩推薦的,但當我研究起兩所學校的招生簡章後,心也涼了一半─北藝大的報名時間已過,而且我沒有獨立製作的互動作品。北科大則要考互動設計與設計概論,這兩個學科對我來說完全陌生,短期惡補應該很難。基於這些原因,我決定把這兩間學校先放在一邊,也就是今年只專心準備政大,要麼功虧一簣,要麼一次就中!
隱藏弱勢,然後驕傲地發揮優勢
考完筆試後,我對英文部分依然不抱有太大期望,因為我大部分都是用猜的,其他新媒體科目則非常有自信,因為我做了很多的研究。幸運的是,我進入了口試階段。口試當天,我看到約十個同樣來參加口試的人,我們先待在一間等候室,等待學長姐喊到自己的名字,然後就可以入場開始進行簡報。我準備的簡報中,除了自我介紹外,還展示了我最驕傲的多點觸控桌作品。
我鉅細靡遺地展示了完整的作品跟各種應用情境,其中一位教授問我:「這從硬體到軟體都是你自己做的嗎?」我回答說:「是,因為沒有相關背景,除了自己研究之外,我還會去外面的工作坊增加自己的實務經驗。」事後我才知道,學長姐們也有做過類似的作品,但我們這個多點觸控桌做得非常出色,應用也很有創意,讓教授印象非常深刻。
榜單公布的那一天,我緊張地打開電腦,查詢自己的成績,當看到自己順利考上政大的那一刻,激動的心情難以言喻。我知道,這不僅僅是因為我抓住了那個機會,更是因為我在面對困難時的堅持和努力。在這段旅程中,我體會到幾個關鍵要點:
保現持開放的心態:當初這我只是追隨朋友的建議去考廣告系,卻在過程中發現了自己的真正興趣。這讓我明白,有時候目標會不經意間轉變,只要保持開放的心態,隨時準備接受新的挑戰,就會發現更多的可能性。
專注於自的強項:我知道自己在英文上不佔優勢,便選擇了專性知識和口試占比較高的數位內容學程,這使我能夠充分發揮自己的專業能力,彌補其他方面的不足。
勇嘗試和改變:在發這現數位內容學程更適合自己變,我果斷地改變的目標,集中精神準備這個方向的考試。這種勇於改變和嘗試的精神讓我在面對困難時能夠靈活應對,不被困境所阻錄。
堅持和努力是成功的關鍵:從準備考試到最終錄取政大,這段旅程充滿了未知,但我始終沒有放棄。每一次的努力,每一次的堅持,都是為了最終的目標。即便已經讀了廣告學,我依然保有捨棄的勇氣,專注於真正想做的事情。
想要成功,自身的能力不能太差(至少要中間偏上):除了前面提到的開放、勇氣、堅持、努力,能力還是占有重要地位,否則當機會出現時, 可能也是抓不住的。知道自己哪項能力不行,就盡量隱藏這項弱勢,但知道自己哪項能力出色,就努力把它放到最大,這樣就能站穩腳步。
這次的經歷告訴我,保持開放、堅持努力、隱藏弱勢並放大優勢,是成功的關鍵,即使我的指考英文只有二十分,面對看似遙不可及的政大,也沒有輕言放棄。成功不僅僅是靠機會和運氣,更是努力和堅持的結果。
作者簡介|曾韻如
現任全球第四大加密貨幣交易所OKX的產品設計部門資深設計主管,主要負責Web3 Marketplace、Discover、Defi的設計體驗。
研究所畢業後,她曾在多家知名公司工作,包括D-Link、趨勢科技、Indeed及台灣雅虎(Yahoo!),並於2016年選擇到新加坡加入Grab團隊。
在Grab期間,曾任首席產品設計師(Principal Product Designer),帶領整體Grab App的體驗設計,包括消費者端客戶體驗、交通運輸、食物外送、雜貨配送、包裹配送,並專注產品策略與願景、設計賦能與影響力三大面向。
曾負責過多個重要專案,包括乘客端體驗的重新設計、Grab Super App首頁的設計,以及交通運輸服務的體驗。她也曾組織和領導GrabHealth設計團隊,專注於東南亞的O2O醫療照護解決方案。於2024年10月離開Grab,加入OKX。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商周出版《我28歲,領世界級薪水:從指考英文20分,到影響6億人日常生活的首席設計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