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靜雯擔任公益大使 「愛的冒險罐」鼓勵乳癌病友對家人說出心裡的話

2025-05-26 18:55
台灣癌症基金會、台灣年輕病友協會、癌症希望基金會與中華民國乳癌病友協會共同推出「愛的冒險罐」繪本,邀請藝人賈靜雯(中)擔任公益大使,期望幫助轉移性乳癌病友與家人討論病況,說出心裡的話。(台灣癌症基金會提供)
目錄

乳癌是國內女性好發癌症的首位,病友可能是媽媽、可能是妻子、可能是女兒,為了家人,她都必須更勇敢的接受治療。但國內一份調查顯示,有逾8成癌友未曾設定明確治療目標,有4成5未與家人分享過自己想做的事。醫師表示,唯有確認自己的治療目標,醫師才能協助病友找到最適合她們的治療策略。

台灣癌症基金會、台灣年輕病友協會、癌症希望基金會與中華民國乳癌病友協會26日共同推出「愛的冒險罐」繪本,邀請藝人賈靜雯擔任公益大使,期望幫助轉移性乳病友與家人討論病況,說出心裡的話。

63.3%病人因「不想讓家人擔心」選擇隱瞞病情

台灣癌症基金會副執行長蔡麗娟表示,乳癌是台灣癌症基金會服務病友中比例最高的癌別,長期的相處與觀察發現,乳癌病友不只在意存活期,也在意生活品質,「愛的冒險罐」裡也一定還有很多想做的事……,若是能說出自己治療後的目標,讓家人陪著病友努力,一定會更有力量。

報告中也發現有63.3%的病人在與家人談論治療目標時,會因「不想讓家人擔心」而選擇隱瞞或閃避;有45%病人未曾與家人分享「接下來最想完成的事情」。社團法人中華民國乳癌病友協會理事長黃淑芳分享自身經歷:「我在39歲確診乳癌,孩子還小,治療副作用讓我不舒服、後續面臨轉移又再次打擊我。孩子說長大要當醫生把我治好,讓我十分感動。我也告訴自己會堅持下去,當時的治療目標就是要親眼看到孩子長大,這對我的治療歷程還有家庭關係有很大的幫助。」

還有一位林女士(化名)也是轉移性乳癌病友,雖然有多元治療選擇、但她與主治醫師討論超過1小時仍無法達成共識,直到她脫口而出「只要再撐三個月,我就能領到退休金」。就是這個明確的治療目標,讓她與主治醫師台大醫院癌醫中心分院腫瘤內科醫師陳怡君突破討論僵局、迅速決定治療策略。

對此陳怡君醫師表示:「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新型的轉移性乳癌治療方式,包含標靶、免疫療法、抗體藥物複合體(ADC)都有突破的治療表現,例如 Trop-2 抗體藥物複合體在亞洲族群的整體存活期相較化療增加了8.8個月,這是很不容易的進展。」

為病友與家人對話創造一個溫柔開端

無論是「撐到領退休金」、或是「看到孩子長大」,每個生活願望都是病友努力治療的動力。為了幫助病友跨越情緒障礙、開口說出內心的想望,財團法人台灣癌症基金會、社團法人台灣年輕病友協會、財團法人癌症希望基金會與社團法人中華民國乳癌病友協會攜手推廣繪本《愛的冒險罐》。雙金影后賈靜雯,也為繪本獻聲並擔任「有限度的無限Do」公益大使, 鼓勵病友說出自身期待、設定治療目標、找回生命主控權。(有聲繪本

財團法人癌症希望基金會副執行長許怡敏指出:「許多乳癌患者同時也是媽媽、妻子、女兒,她們往往不願成為家人的負擔,反而把自己真正的感受藏起來。這也讓我們更希望透過這本書,為病友與家人之間的對話創造一個溫柔的開端。」

《愛的冒險罐》繪本是由吉立亞醫藥公益製作並提供病友團體推廣使用,吉立亞台灣、香港澳門、新加坡總經理 Cathy Su 表示:「這本繪本從病友的真實需求出發,原本只在美國發行,但我們知道癌友的需求是跨越國界的。謝謝台灣的病友團體幫助我們讓這本繪本來到台灣、幫助有需要的癌友。期待這本繪本不只是書,更是讓對話變得溫柔、誠實又有力量的工具。治療旅程或許有『限』,但只要說出心願、勇敢開始,生活就還有無限可能。」

更多風傳媒獨家新聞:

喜歡這篇文章嗎?請作者喝杯咖啡支持他

請他喝杯咖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