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政府對哈佛大學收國際留學生下達禁令,雖然聯邦法院祭出臨時禁制令,但這只是一時的決定。停招國際生,對哈佛大學造成巨大影響。據哈佛大學公開資料顯示,2024年,哈佛大學的教育收入約為14億美元,包括學費、住宿費、伙食費等,共占哈佛大學總運營收入的21%。其中,美國國際教育協會(IIE)2024年發佈的《門戶開放報告》(Open Doors Report),國際學生的留學資金主要來自個人及家庭資金(54.5%)、當前雇主(21.8%),僅有19%來自美國高校。因此,他們支付的費用通常比美國學生更接近哈佛大學教育的全部費用。
這場風波的影響也引發了不少中國留學生家長的擔憂,一些來自北京的留學仲介表示,由於川普的簽證政策改變,致使不少中產階級的家庭重新考量是否繼續將子女送到美國讀書。
曾經赴美留學被許多中國學生視作是「學術自由的天堂」,但越來越多人開始意識到美國的學術偉大似乎將成為一種過去。近幾年,出現在美國校園內的許多事件也給不少中國留學生群體赴美留學敲下警鐘,其中不乏學生將目光轉向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地。
對此,中國民間智庫、南大紫金傳媒智庫研究員、法學博士燕志華在受訪時表示,從川普的支持者來看,多數是美國中低層民眾,而哈佛屬精英階層,這種(打壓)行為只會讓他的選民感到十分興奮。因為川普只對其選民和粉絲負責,此舉會增加川普支持度。
借哈佛事件 為迎戰中期選舉 川普試圖塑造一個親民的形象
燕志華在受訪中表示,「中期選舉對於川普來說很關鍵,這也是對觀察中美關係上,這個階段至關重要。由於民粹主義在美國社會抬頭之勢猛烈,如果後續川普的支持率依舊高漲的話,他的影響將成為一種長期化的表現」。
燕志華表示,現在美國社會呈現出的高度撕裂社會就是精英階層與中底層民眾之間的矛盾。川普為此專注於為自己的粉絲提供情緒價值,以便將其轉換為選票,這也是一種民意,為其打壓像哈佛這樣的高校提供其一個「正當性」。
社會心理的變化導致哈佛簽證危機帶來的影響後患無窮
專注於輿情領域研究的學者燕志華還表示,社交媒體的廣泛性致使川普的粉絲在這件事上變得十分敏感,製造一種信心點可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他舉例,「此前印巴衝突,印度總理就在印度國內發起了一場聲勢浩大的輿論反轉,營造一種勝利的形象」。燕志華表示,現在觀察的視角還是要看美國中期選舉的結果。
隨著這起事件的逐漸發酵,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注意到曾經的美國大學校園變得很陌生。
在已故中共領導人江澤民1997年訪問哈佛大學的講話開篇就提到:「哈佛建校三百六十年來,培養出許多傑出的政治家、科學家、文學家和企業家,曾出過六位美國總統,三十多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先有哈佛,後有美利堅合眾國,這說明了哈佛在美國歷史上的地位」。江澤民在講話中還提到,「中美建交以來,我們兩國人民之間的相互交流與瞭解在逐漸擴大和加深,但還不夠。為了推動中美關係的發展,中國需要進一步瞭解美國,美國也需要進一步瞭解中國」。 (相關報導: 川普批哈佛拿美國人錢補助外籍生、有些甚至是仇美國家 哈佛法學榮譽教授幫腔 | 更多文章 )
就像哈佛校門上的一段話,「為增長智慧走進來,為服務祖國和同胞走出去。(Enter to grow in wisdom, Depart to serve better the country and the kind.)」,曾經中美關係出現過短暫的蜜月期,如今到了習近平和川普時代卻變得越來越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