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蹟才說要保存就被拆?日本廢墟經驗談:廢而不棄的軍艦島、犬島

2016-03-02 16:34

? 人氣

犬島精煉所美術館(攝影/陳怡秀)

犬島精煉所美術館(攝影/陳怡秀)

位於基隆的阿根納造船廠,雖然早已廢置不用,仍是許多當地居民與廢墟迷的私房景點,但15日下午突遭拆除,縱使有基隆市長林右昌臉書即時震怒,怪手一下,早已無力回天。為什麼這類憾事,總等到被破壞摧毀後才驚覺、才惋嘆呢?以下來分享我所認知的日本,如何面對「廢墟」。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圖/取自想想
阿根納造船廠無預警遭拆除,引來許多人在社群網站中討論、惋惜。圖片來源自Facebook

1980年代中期,由於日圓急速升值,雖然不利出口,但國內投機風氣旺盛,新建築計畫四起,經濟指數在帳面上看似一陣欣欣向榮,卻也令人感受到泡沫般美好的不真實感。從歷史來看,日本的確在1986年底到1991年初時創造了曇花一現的泡沫經濟。虛浮而不存在的誇大金流隨著泡沫破裂後,形成了平成景氣的大蕭條,建築計畫的相繼停擺,亦造成了眾多停工棄置的廢墟,這些經濟領域非我專業,就此打住不獻醜了。但不難想像的是,當時整體的社會氛圍下,每個人都像是包裹在謊言般的美夢中,除了沉浸於紙醉金迷帶來的愉悅,亦時時抱著這樣的時光哪時候結束都不奇怪的惴惴不安,如同每次到達極致後必然的反彈,風潮又導向了「復古」一途。

復古的、繁華盡落帶點頹唐的主題除了出現在戲劇作品、書籍題材之外,亦體現在人們對於空間的體驗、感知與嚮往。像是日本鐵道迷分類中,被稱為「廃線マニア」(廢線宅),即是指偏好探索「廃鉄」(被廢棄的鐵道路線)的鐵道迷,這群人的熱心探索,讓廢鐵蒼涼孤寂卻又富有韻味的氛圍,獲得某種程度的認知與好感,1990年代開始,人們也對廢墟等荒蕪的場域產生興趣,越來越多人造訪廢棄設施如廢棄學校、醫院、礦山等,從宮本隆司所著的《建築の黙示録》(1988年出版)、丸田祥三的作品《棄景 廃墟への旅》(1993年出版),或是2002年出版的《廃墟の歩き方》,都能瞥見日本人對探索廢墟的熱心。近期也有作家中田薰與攝影師中筋純合著的「廢墟本」系列,即介紹了許多他們親身走訪的廢墟遺址,該叢書亦被翻譯成中文版。

圖/取自想想
軍艦島(攝影/陳怡秀)

日本對於廢墟的熱衷,近年來再達高峰,比如007電影曾前往取景的軍艦島,於2015年7月初,包含在「明治時代日本的產業革命遺產」之中,被登錄為世界文化遺產。彷彿是順搭上風潮,東京電視台亦於2015年7月開始每週五深夜播出名為「廃墟の休日(link is external)」(已播畢)的綜藝節目,節目中請有名的演員或藝人親自到日本當地與世界上有名的廢墟,探險、介紹該地的歷史,過去的繁華比照現在的荒蕪,除了讓人心深感嘆,也透過鏡頭,傳達出廢墟的趣味與看點,這一系列節目播了12集,播畢後亦發行了DVD、blu-ray、介紹書籍與廢墟照片的年曆,賣得都挺好。當然,旅行社們也不會放過這種行程,軍艦島的經驗上回已經分享過,就不偷賺版面了,我想說的是,保存得宜,光是觀光客、攝影愛好者,欲朝聖者必然源源不絕,光用想的也知道能增加多少商機。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