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獻堂一生抗日,為何最後客死日本?一份議長退選宣言,不敢再說話的台籍菁英

2016-01-11 12:17

? 人氣

台灣省參議會一成立,就在林獻堂與黃朝琴競選議長的退選疑雲裡蒙上一層陰影(圖/wikimedia)

台灣省參議會一成立,就在林獻堂與黃朝琴競選議長的退選疑雲裡蒙上一層陰影(圖/wikimedia)

一生為台灣向日本爭權利的林獻堂,受教科書百般稱頌,但你可清楚他的晚年如何?當年台灣人以為民主來了,怎曉得省參議會甫開幕就爆發議長選舉爭議,二二八事件後,遭血染的參議員成了「慘議員」,原先對政治充滿熱情的台灣人,如今只剩恐懼……

1946年初的選舉,最後一個階段是臺灣省參議員。這個代表臺灣民意的最高殿堂,是由各縣市參議員於1946年4月15日選出,原本依據省參議員組織條例規定,是每一縣市選出一位省參議員,但臺灣的縣市人口相差太大,如臺北市與澎湖縣,都只選出一名,相當不公平。因此最後根據人口增加員額,共計13名,加上原有八縣九市各1名,共計30名。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這次的選舉方式,是用無記名單記投票選舉,原規定需得到選舉人過半數才當選,但後來有許多縣市可以當選兩席以上,使得規定又顯混亂,後經內政部解釋,才改成當選一席者需過半、二席以上者不用。可看出戰後初次選舉的跌跌撞撞,許多制度都還沒有思考完善。

儘管如此,一如縣市參議員,台籍菁英參選意願仍相當高,為了競爭這30個名額,全台申請參加競選的候選人高達1,180人,甚至是投票者(各縣市523名參議員)總和的2.26倍,這是臺灣選舉史上空前絕後的紀錄,也看到大家的踴躍,許多臺灣名人都投入選舉。以高雄市為例,雖然有15人登記參選,但真正有實力者僅4位,其中包括日治時期曾因對抗日本政府下獄的郭國基,以及高雄兩大家族:陳家的陳啟川、陳啟清及林家的林迦,競爭之激烈,在選前主持會議的高雄市長連謀提醒陳家兩兄弟不要鷸蚌相爭時,立即被郭國基警告他不要干涉選舉,投票結果第一輪無人過半,直到第二輪郭國基才脫穎而出。

最後30位省參議員中,除了像郭國基這種在臺灣的抗日大將外,尚有許多赴中國加入抗日行列回台的「半山」,如李萬居、黃朝琴,也有臺灣的大家族,如基隆顏家顏欽賢、霧峰林家林獻堂均當選,可說是匯集當時臺灣的一流人才,而選風也很乾淨,財力雄厚者不見得就能夠當選,每位投票者都很慎重投下神聖的一票。

但可惜的是,省參議會一開幕即爆發議長選舉的爭議;在二二八事變中,來自臺北市的省議員王添燈不幸遇難,還有部分省議員,如郭國基列名通緝,使得日後的省參議會也如同其他縣市參議會,變成一隻「噤口的獅子」,對政治由熱情轉為恐懼,許多省參議員卸任後亦不再從政,讓臺灣政治發展出現一道極大斷層。

chen01.jpg
嘉義市第一任參議會議員陳澄波,在二二八事件遇害(圖/wikimedia)

選舉史小百科─省參議會議長事件:林獻堂與黃朝琴

臺灣省參議會的成立,某個程度也實現了臺灣人在日治時期極力爭取的「臺灣議會」,由臺灣人決定臺灣自己的事務,因此備受臺人關注。而在日治時期帶領臺灣爭取民主的霧峰林家林獻堂眼見自己理想已達成,也就積極參選,大家都知道,他當選省參議員並不是最後的目標,成為首任臺灣省參議會的議長才符合被稱為「臺灣議會之父」的林獻堂意願。

臺灣省參議會在1946年5月1日成立,當天下午推選正副議長,當時有意問鼎議長寶座者,除林獻堂之外,尚有從重慶回來,精通國內外政局的黃朝琴。原本大家認為以林獻堂對臺灣民主的貢獻,可以說穩操勝券,但在選舉前,林獻堂卻發表退選宣言,使得黃朝琴當選。

這個出乎大家意料之外的結果,造成輿論譁然,認為黃朝琴因與政府關係較好,才迫使林獻堂退選。在輿論攻擊下,黃朝琴於5月10日發表辭職演說,表示從未壓迫林獻堂,也不願再當議長,林獻堂連忙於隔日發言,表示他身體不堪耐勞才退選,黃朝琴相當適任,這才結束這場紛爭,黃朝琴繼續擔任議長。

根據日後諸多回憶錄,實際上這場議長選舉,確實是經過一番幕後折衝,才讓林獻堂放棄,改由與政府關係較好的黃朝琴擔任議長。林獻堂經此事,加上二二八事件,以及三七五減租對林家的打擊,使得他在擔任完這屆省參議員後,就以治病之名赴日不歸,一生抗日者,卻客死於日本,這也是一種歷史的弔詭。

linsen01.jpg
對霧峰林家的凋零,你清楚多少?(圖/wikimedia)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好讀出版《台灣選舉史【彩圖版】》(原文標題:噤口的獅子)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