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疫情指揮中心今(24)日宣布有本土確診16015例,境外移入37例,總共16052例確診(包含65例死亡)。確診人數中,新北市(2547例),高雄市(2123例),台中市(2088例),桃園市(1710例),台南市(1443例),台北市(1411例),彰化縣(883例),新竹縣(532例),新竹市(456例),屏東縣(436例),苗栗縣(388例),雲林縣(349例),南投縣(289例),嘉義縣(289例),花蓮縣(246例),基隆市(240例),宜蘭縣(229例),嘉義市(198例),台東縣(99例),金門縣(37例),澎湖縣(22例)。
國內確診人數逐日下降,疫情有緩和趨勢,不過有媒體指稱,台灣近2周的新冠肺炎致死率在全球排名高居第3,對此,指揮官王必勝表示,台灣的疫情波峰比其他國家晚,截取極短時間統計數字顯然是誤導、醜化,其心可議。
近日有媒體指出,國際公衛統計網站Our World in Data的統計資料顯示,台灣近7日平均新增確診數,每百萬人口有769人,位居全球第9。至於確診染疫致死率,近2周每百萬人確診染疫死亡數高達31.33人,為全球第3高,僅次於芬蘭77.97人與直布羅陀61.2人,且遠高於香港18.03人、美國的13.69人、南韓13.34人,以及日本10.26人。
針對新冠肺炎死亡率,王必勝在記者會上親自回應,累積確診死亡率或致死率通常會看全程或是較長時間進行判斷,不會特別挑疫情高峰期間,且每個國家的統計基礎不同。
王必勝認為,從很短時間去看,資料的變動就會很大,但長時間累積的話,致死率或百萬人口累積的變動則很小,「要看一個國家的防疫成績做得怎麼樣,一定要用長期的時間來看,而不是去取一個短時間來做評判,這樣判斷比較沒有科學素養」。
王必勝昨(23)日也在臉書發文闢謠,表示目前為止,台灣的新冠肺炎個案每百萬死亡數及確診個案致死率,在OECD國家分別為第5、第6好,成績名列前矛,是世界前段班,國內總體致死率累積0.17%,而Omicron BA.5疫情致死率更低至0.12%。
他進一步解釋,本波疫情在高原期維持5週後開始下降,而死亡數據為落後指標,一般落後約2至4週,目前也開始下降,趨勢完全一致,「部份人士履履截取極短時間統計數字來表達防疫成績全貌,顯為誤導。又我國疫情波峰較他國晚2~3個月,刻意選擇此時做此誤導,用心可議。」
王必勝強調,指揮中心相關數據向來公開透明,從未美化數字。「倒是某特定集團一直不斷『醜化』我們2300萬人努力而來的防疫好成績」,令他感到不解。
看更多【新冠肺炎疫情】最新報導:https://bit.ly/3aAQ9d6
責任編輯/趙鳳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