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台灣不快廢掉民國年、全面採用西元年?旅居芬蘭的他列3大論點,怒轟守舊體制

2017-06-06 10:50

? 人氣

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在隨手寫便條時,習慣在信尾加註日期,而我國官方正式的公文書,標註日期更是必要。但是我國對紀年的作法,一直令人相當困擾,每個生活在台灣島上的人都必須懂得如何「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這是因為我國使用紀年的方式,會因為說話的對象或使用的目的不同而改變。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何謂紀年方式因人或因目的的不同而改變?簡單地說,我國的公文書在國內採民國年,但是一旦用到國際場合就改採西元年。

舉例來說,國人的國民身分證跟駕照上的各式日期,採用的是民國年;但是每個人出國時所持用的護照,裡面登載的日期卻是西元年。

另外,在一般人的日常對話或是專家的學術研討,如果對方是外國人,談話中一旦論及歷史上的時間點,我們這一方必須把腦袋裡深刻記憶的民國年,換算成全世界通行的西元年。

這種民國年與西元年交錯並用的現象堪稱「一國兩制」。但是,一國並行兩制不難找出邏輯上的謬誤。因為既然有兩種選擇,兩者相較,應該會有一個比較「優」的勝出。

如果兩者的優點難分軒輊,則可從「缺點」來反比,兩者之中必有其一缺點較大;如果兩種制度的優缺完全相當,既然不能判別高下,那麼主政者更是易於權衡從中擇一,推行全國採一致的紀年方式。

民國紀年不符時代潮流

身處現代地球村,我個人主張公文書的日期標註應該全面改採西元年。在我看來,民國紀年的方式有如帝制時代的歷史遺緒,既無法反映現代民主思潮,更遑論與當代世界史連結接軌。

何以說民國紀年的方式是帝制時代的遺緒?回溯悠久的中國歷史,每當一改朝換代,時間序就改以新皇帝的年號起算,時間的脈絡彷彿中斷,一切歸零重新起算。即使清朝滅亡後帝制時代告終,但是當年建立民主共和的先賢們,也未能擺脫舊時代的思維,依舊承襲帝王時代的作法,以「民國」開始紀年。

以現代人的眼光來看,「民國紀年」有如一件老祖宗所遺留下來的陳舊破大衣,尺寸不合,樣式落伍,雖是人盡皆知,彼此心知肚明,但是由於害怕招來忘祖背宗的罵名,所以每當出門時,還是不得不將破舊大衣披掛在身上,做作樣子。

最近的例子是中國國民黨新任主席吳敦義的一封信,書信結尾標註年份為106(2017),此一作法有如提示公開的暗碼,讀者各自意會自我解讀,各方都找不到指摘的理由。

吳主席的紀年作法讓我們重新回味「誰去替貓掛鈴鐺」的寓言故事。對於具有爭議性的議題,政治人物縱有不得不爾的考量,但是反觀一個掌管資源的現代政府,面對不合時宜的紀年兩制並行,難道不應該負責任地尋求解決,訂出一套適合眾人遵循的制度?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