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河圖》每個人物都有名有姓?外敵壓境、民變四起…一幅畫揭北宋滅亡前最後繁榮假象

2019-09-03 16:02

? 人氣

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記錄了北宋的繁華街景,被古今中外的鑑賞家推崇至極,卻在民間流落許久......(圖/國立故宮博物院)

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記錄了北宋的繁華街景,被古今中外的鑑賞家推崇至極,卻在民間流落許久......(圖/國立故宮博物院)

北宋期間由畫史張擇端所畫下的《清明上河圖》記錄了北宋的繁華街景,每個小細節都具有極高的價值,被古今中外的鑑賞家推崇至極。其中的人物就有824個,每個都不盡相同。而對這幅圖有濃厚興趣的作家冶文彪考究了《東京夢華錄》、《續資治通鑒長編》、《宋史》等所有文獻,就像讓自己活在宋朝一樣,終於寫下了長篇推理小說《清明上河圖密碼》,更透過他對史料的熟悉,使畫中每個人物都有名有姓,並在重重考據中建構出一場繁華的陰謀。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當然,現代人懂得欣賞,古人也是愛不釋手,自宋後朝代興亡間,這幅名畫過上了顛沛流離的生活,更是出現了上千種「山寨版」,連台灣故宮裡的也是被改造最多、最有名的仿作……

繁華背後只有內憂外患

《清明上河圖》紀錄了北宋商業活動興盛、人們歌舞昇平,看似一切都美好而令人嚮往,但事實上,此時的北宋已經是泡沫化前夕了。外有虎視眈眈的外族,除了快速崛起的女真族金國、北方的死對頭遼國,還有東南方長期和宋朝有貿易往來的吐蕃、大理,都垂涎這塊繁華的地域。

北宋內部也是一蹋糊塗,雖然外表看起來是太平盛世,人民都發大財、生活充滿希望,但其實北宋皇室已經無力支撐冗官冗兵,又遇上了不管朝政的文青皇帝宋徽宗,濫用小人為官,加上天災氾濫,許多人民被迫流為賊寇、四處搶劫作亂,內憂外患夾擊,《清明上河圖》畫了十年,畫完北宋也差不多滅國了。

多災多難的稀世珍寶

靖康之禍之後,《清明上河圖》便隨著被俘虜的皇室流入金國,開始他顛沛流離的生活,先是被在金國的漢人輪流收藏,又輾轉流回了南宋民間,當蒙古鐵騎橫掃中國時,又被元朝收走,再次進入皇宮,但由於草原民族不重視漢人的文物,沒有很認真檢查收藏品,就讓人以假代真、換了出去,賣給了想要收藏的有錢官員。

這幅名畫真跡就在民間傳呀傳,被收藏家和喜愛古董的官員蓋了很多印章後,在明代中後期又回到了皇宮,但這次也沒有待多久,就被大太監馮保偷出來佔為己有,之後又流到了民間,直到清朝嘉慶年間才再度被收進宮中,恰好避開了蓋章王aka文物破壞狂乾隆皇帝的毒手。

後來八國聯軍入侵北京,《清明上河圖》很幸運地沒有被燒毀,後來被溥儀帶到了東北滿洲國,結果真跡被日本人當作了贗品隨便收著,直到後來有人鑑定出真跡,進入北京故宮收藏。但在文革時曾被林彪派系的李作鵬「借出」,在林彪倒台後才又回到了北京故宮,結束他多災多難的流亡生涯。

清院本《清明上河圖》(圖/國立故宮博物院)
清院本《清明上河圖》(圖/國立故宮博物院)

800人激增到4000人的山寨版

既然這幅畫在民間和官員的手上流傳了這麼久,自然出現了很多臨摹的仿作,據說這些山寨的版本就有上千幅,其中大多數都是明四家之一的仇英,以明代的蘇州城為背景、重新上色的仿本的臨摹本,就是臨摹本的臨摹本,在明代,上流人士幾乎是人手一幅仇英本的臨摹本,是送禮自用兩相宜的好選擇。

到了清代,實在太多仇英本的仿本散落民間,後來都進到了紫禁城裡,讓清人也難以分辨、十分頭痛,乾脆就讓清宮畫院的畫家重新畫了一版,更長、人物也更多、更高級的版本,後世稱清院本,及各朝仿本的特點,並加入了明清特有的文化,畫中人物更是從800人增加到了4000人。現在仇英本和清院本都藏於台北故宮。

還有神網友整理出了辨別的方法,像是北宋的橋是木製的,所以畫磚橋的一定是山寨的,還有宋朝和明清的上色方式不同,後代的色彩更加飽和,可以很明顯地看出不同。但不論是真跡還是摹本都反映出了一個朝代的生活畫面,都是無價之寶。

也因為這幅畫的特殊性和真實性,衍伸出了不少相關作品,像是故宮就有將《清明上河圖》動畫化,讓人們更能貼近當時的生活樣態。近期更是有懸疑推理小說《清明上河圖密碼》,作者耗時三年根據《清明上河圖》考證北宋的生活樣貌,重新構築了一個在那樣動人的年代發生的陰謀,不論是熱愛歷史還是喜歡推理小說的人都值得一看。

責任編輯/潘渝霈

喜歡這篇文章嗎?

蔡佳妘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