妳是她最牽掛的孩子。媽媽親手寫下「離世指南」,教女兒獨立面對人生

2019-05-28 12:33

? 人氣

媽媽過世之後,除了自身情緒困境,孩子還要做好獨立面對人生的準備。(圖/Unsplash)

媽媽過世之後,除了自身情緒困境,孩子還要做好獨立面對人生的準備。(圖/Unsplash)

編按:媽媽過世之後,少了平時的的耳提面命、瞻前顧後,孩子該怎麼獨自面對親友、處理後事,度過沒有媽媽的第一個生日?插畫家母女聯手出書,從事後第一天寫到兩萬天,以風趣慧黠的筆調,教導女兒正視情緒、整頓生活、生養下代、不忘珍視生命事物。

我們都知道人難免一死,但,我們卻從沒認真看待死亡的這件事、也未曾積極練習,而因此傷痛後悔萬分。試想,如果我們真的要積極面對,「以終為始」,希望留下美麗的回憶相遇,無悔地共度彼此在的時光,充滿感恩地面對人生的最後一刻,那麼,我們可以做些什麼?這本書,帶來了溫馨的答案。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我離開之後》是一位媽媽,應女兒的要求寫的一本書,指引自己面對沒有媽媽的生活,媽媽大笑,說:「好!」於是,書籍以媽媽想像女兒在自己離世後可以做哪些事情,來面對沒有媽媽的人生進而揭開序幕。

我本以為,媽媽可能只幫女兒寫了一年或是兩年幾百天的練習,但事實上,這本書足足寫了兩萬天的指引。從痛苦、不相信、怨懟的情緒怎麼發洩開始;到接受、將媽媽下葬、整理媽媽的東西;最後,和其他的家人相處、懂得欣賞生命中小小的幸福、開展自己的人生。

書裡提到許多的面向:人生的意義、可以怎麼照顧自己、痛苦、失落、掙扎、怨恨……站在一個媽媽的角度,我覺得這是一本愛之書。媽媽把無法陪伴孩子一生的愛,全部灌注在其中,思考在自己離世之後,孩子會有哪些人生關卡、需要什麼指引。但媽媽確實也知道,生命是如此不同且獨立的個體,女兒早也已經有足以面對未來的用氣和能力,這本書只是參考。

而身為一個女兒,我一面閱讀,一面思考,如果我們仍幸運地擁有當下和媽媽相處的時光,有哪些練習是我還能做,並拉住時間的尾巴,趕快把握。如果我面對失去親人,我也可以照著書中的提醒,思考我可以怎麼面對哀傷,面對自己的人生。

書中的建議是建議,是參考,但身為女兒,我卻從中讀出媽媽濃濃的愛,也許我的媽媽手路菜不一樣、也許方向不一樣,但一樣的是媽媽親切的盼望、在身邊的守護的感覺,這些回憶伴著失去家人的我們,肉體遠離,但愛一直都在。

我好喜歡最後書上寫的「我們共享的無限記憶之和將我們連在一起,將這條河流向妳、穿過妳,帶領妳繼續向前行。」就像電影《星際效應》中說的:「愛是唯一我們能感知,超越時空次元的東西。」

未來和來生哪個會先到?除了死神以外,沒有人會知道,但,我們可以把握的就是當下、可以改變的是看待事情的方法和角度。這本書很推薦成人來閱讀,是大人的心靈療癒繪本,推薦您和親人一起來讀讀這本書,尋求人生意義、珍惜重要的情感、活在當下,然後圓滿地修畢人生學分。

內容試閱

(圖/三采文化提供)
(圖/三采文化提供)
(圖/三采文化提供)
(圖/三采文化提供)
(圖/三采文化提供)
(圖/三采文化提供)
(圖/三采文化提供)
(圖/三采文化提供)
(圖/三采文化提供)
(圖/三采文化提供)

文|林怡辰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三采文化《我離開之後:一個母親給女兒的人生指南, 以及那些來不及說的愛與牽掛》

責任編輯/李頤欣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