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建銘專欄:莫再以純軟體觀點思考加密貨幣

2019-01-09 05:50

? 人氣

比特幣(AP)

比特幣(AP)

本專欄已經五個多月沒寫加密貨幣,倒不是因為我對於這個盛極轉衰的題材失去興趣,而是許多加密貨幣設計上的根本問題從一開始就存在,我在更早的時間點就試圖透過〈比特幣、黃金與本徵價值〉、〈該對比特幣課徵碳稅了嗎?〉和〈位元幣不(會)是貨幣〉等文章點出加密貨幣的諸多盲點,因此過去五個多月僅管崩跌的加密貨幣價格新聞仍然不斷,但我有一種話已說盡的感覺,實在找不到寫新文章的動力。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一般消費者的懞懂是可以預期的,但我一直不解的是,為什麼許多很聰明的風險資本家和創業家仍然一直沒有看到現有加密貨幣系統的根本問題,直到我最近看了克里斯・迪克遜安德遜・霍洛維茨風險資本管理公司合夥人)和布萊恩・阿姆斯壯Coinbase創辦人)的這段訪問,我才恍然大悟。

2012年創辦於舊金山的Coinbase是世界上最大的幾個加密貨幣交易所之一,據說他們在加密貨幣最火爆的2017年營收(主要來自交易所佣金)高達$1B,今年僅管各種加密貨幣價格和交易量直線滑落,但全年營收據說還是能成長到$1.3B。平台一開始只提供比特幣交易,現在也支援乙太幣、比特幣現金(Bitcoin Cash)和Litecoin,最近一輪主要募資是十月$300M的E輪,領投的(又)是我們的好朋友老虎環球,投後估值抵達$8B。

安德遜・霍洛維茨是這波投資加密貨幣以及區塊鏈相關新創的先驅,他們在2013年12月領投了Coinbase的B輪,合夥人克里斯・迪克遜也是風險資本家中研究比特幣的先驅之一,他說服公司大量佈局加密貨幣和區塊鏈新創,今年甚至設立了一支高達$300M的加密貨幣基金

我對於這兩位專業人士相當敬重,這段四十分鐘長的訪問影片也非常精彩,我從中獲益許多,也強烈推薦給大家觀看。

但正是在津津有味地享受兩位聰明人一來一往地回顧加密貨幣投資歷史,以及未來展望的過程中,我突然發現為什麼像他們這樣的聰明人參不透現有加密貨幣的盲點——因為他們完全是用「純軟體」觀點在看加密貨幣。

「軟體正在吃掉世界(Software is eating the world.)」這是安德遜・霍洛維茨風險資本管理公司共同創辦人馬克・安德遜的名言,也是2004年後整個精實新創大浪潮的基本假設。

前一波達康泡沫中也有許多成功的軟體公司,但當時扣除微軟和奧多比以外,大多數成功的軟體公司都是商用軟體公司,客戶購入軟體或者支付年費,為的是商業和公司營運上的需求,絕大多數的消費者仍未擁有個人電腦。快轉到精實新創年代,世界上大多數的消費者都已經有了電腦,沒有電腦的也有許多都有智慧手機,而且幾乎所有裝置都已經聯網,這讓純軟體產品有了較達康泡沫時代高兩三個數量級以上的市場機會,也成功引爆Uber和Airbnb為代表的精實新創浪潮。

以太幣(ether)則是基於以太坊技術的其中一種虛擬加密貨幣(Cryptocurrency),作為各種以太坊project應用開發的首次代幣眾籌ICO (Initial Coin Offerings)的燃料。。
以太幣(ether)則是基於以太坊技術的其中一種虛擬加密貨幣(Cryptocurrency),作為各種以太坊project應用開發的首次代幣眾籌ICO (Initial Coin Offerings)的燃料。。

「軟體正在吃掉世界」的隱含假設,是硬體成本夠低但效能夠高,以至於設計和執行軟體時不需要考慮到硬體。還記得我們當年寫C++都得思考硬體(特別是記憶體)的限制,而更早的組合語言更根本就是硬體的語言,反觀現在大多數Python軟體開發者不用管硬體,只要專注在使用者經驗,就是這個假設在某些領域中大量成立的最好證據。

感謝摩爾定律和硬體代工產業的抬轎(天佑台灣!),讓一整個世代的軟體工程師通常都假設軟體的可擴展性(scalability)問題是純粹軟體和使用者的問題,這個想法在整段迪克遜和阿姆斯壯的訪問中都處處可見。他們溫文風趣地討論著加密貨幣現在面臨的挑戰,自我解嘲著雖然更愛乙太幣但依舊支持比特幣時,舉例說明加密貨幣在渡過投機浪潮後,可能最先浮現的實際應用時,他們的語法都是純粹軟體的,相信軟體人聽得一定很五體舒暢,但我聽得卻不寒而慄——因為如果連產業的兩個領導人物都仍然抱持著如此天真的想法,我很難想像這個產業會如何成熟為一個真正能為人類經濟和社會帶來價值的產業。

現有的加密貨幣系統和其他「正在吃掉世界」的軟體最大的不同,在於後者執行一個軟體任務需要使用的硬體只有一套,前者需要的硬體卻可能從幾百萬台到幾百億萬台不等!

正常的軟體,不管是PC、MAC或者智慧手機上的應用軟體,其所需要的硬體都是一對一的,不管是編輯文件、修圖、製作影片、上傳照片、計算金融模型⋯⋯等,任務的內容和複雜度都是確定的,一台PC、MAC或者智慧手機就能執行使用者交代給它的任務。在這種一間廟一個和尚的設定下,當PC、MAC和智慧手機成本持續滑落,效能持續提升,軟體工程師就越來越不需要考慮硬體的限制,可以專注在開發「正在吃掉世界」的軟體。

但現有加密貨幣的設計與其說是一間廟一個和尚,不如說是賽馬。不管是十匹馬、百匹馬、千匹馬,最終跑贏比賽的只有一隻,只有那一隻達成的任務是任務,其他九隻、九十九隻、九百九十九隻都只是在浪費時間和能量!換句話說,這樣的系統的安全性本身就建立在浪費上,但和傳統透過冗余(redundancy)式的浪費提供安全不同的,這個浪費的倍數遠為驚人(一般備援系統的冗余最多兩倍到三倍)。而且有另一個更惡性的循環——以比特幣來說,當越多越強的挖礦機加入挖礦,系統就得調高問題難度,導致更多的浪費。這就好像如果越多越強的馬加入賽馬,就得提高賽道長度和難度,讓這些馬浪費更多精力,以確保最後率先抵達終點的賽馬所花費的時間是一樣的。

換句話說,在現有加密貨幣的設計下,「軟體正在吃掉世界」對於硬體成本(包含直接成本和能源成本)的假設是不成立的,用純軟體的觀點思考加密貨幣雖然很舒服,但卻完全忽視了整體系統的營運成本,以及可維持性。

當然站在Coinbase的角度上,不管支持這些運作的成本合不合理,它只要能夠繼續刺激交易量(不管交易者心裡在想啥),收取交易費用,就能夠繼續讓大量營收滾進門來。但如果真的心裡打的是這個算盤,還是別上台溫文風趣地談論加密貨幣的願景吧,因為那樣就太矯情了。

*作者為台灣大學電機畢業,在台灣、矽谷和巴黎從事IC設計超過十年,包含創業四年。在巴黎工作期間於HEC Paris取得MBA學位,轉進風險投資領域,現為Hardware Club合夥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

楊建銘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